人民热评:校园欺凌者最后投档,出实招胜过“说狠话”

发布时间:2024-11-10 02:10:56 来源: sp20241110

校园欺凌者在录取中最后投档!近日,成都市招考委、成都市教育局印发《2024年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考生初中在校期间存在考试作弊、校园欺凌或未按要求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等负面清单行为的,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并在录取中最后投档。

在校园欺凌人人喊打的语境中,这个规定很“接地气”,也很解人意,一时引发热议,受到好评。至于施行效果如何,尚需关注,但相关部门展现了一种立场——对校园欺凌说不,让欺凌者在制度框架内付出应有的代价。

“当你被别人欺负的时候,勇敢一点,大胆一点,不要选择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我在,你怕什么”。最近,多个“反霸凌课”在网上热传,受到好评。治理校园欺凌,要“说狠话”,也要出实招;要摆明零容忍态度,也要落实在行动中。

应该说,校园欺凌者不被推荐为指标到校生,并在录取中最后投档,对相关人员是有一定警示效果的。而出台此规定,不仅不越界,还具备正当性。按规定,品学兼优才应该获得指标到校生推荐,如果一名学生动辄欺凌同学,无视法规,是没有资格获得推荐的。

近年来,国家治理校园欺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显示,2020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人数分别为583人、581人、271人。数字变化,折射出治理效果逐渐显现。

也要看到,校园欺凌已经大为减少,但并未绝迹。被欺凌的学生在亿万学生当中的比例很少,但具体到被欺凌者自身,则是百分百的伤害。由此说明,应倾尽全力防止欺凌事件发生,也要意识到治理校园欺凌非一日之功,既需要常抓不懈,还需要各部门协同,举全社会之力一起来抓。

怎么抓?家庭、学校、司法机关等都不能缺席这场治理。此外,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调查社会力量。今年全国两会,有全国人大代表就建议,要完善校园欺凌防控工作机制,构建中小学校园暴力与欺凌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建立和健全相关岗位教职工防治学生欺凌的职责。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要亟需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从预防角度防止学生欺凌事件发生。

诚然,遏制校园欺凌,关键在于强化预防。具体而言,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能欺凌他人,学校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要严格落实好《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定期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对学校是否存在欺凌等情形进行评估。全力防止出现校园欺凌,一旦出现了也不能回避,如果轻描淡写,任其发展则后患无穷,如果藏着掖着、捂盖子也会适得其反。

“幸福的人用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疗愈童年”。遏制校园欺凌,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意义无需多言。减少校园欺凌,还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更开阔一些,努力从完善制度入手,让孩子成长环境更阳光,让孩子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既不欺凌他人,也有勇气在被欺凌时说不。

(责编:徐玉涵、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