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枝作毫 墨色流转

发布时间:2024-11-09 12:29:10 来源: sp20241109

  图③:李氏树皮笔画传承人李尚义正在用树皮笔作画。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

  远看,色彩浓淡相宜、过渡柔和,一幅水墨画气韵生动;近看,线条刚劲挺拔、细腻匀称,有着传统工笔画的灵动美感。虚实相交,兼具墨色质感和鲜明层次,这种画就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银市景泰县李氏树皮笔画。

  树皮笔画起源于白银市芦阳镇芳草村,村中的李氏兄弟已是第五代传人。据记载,明清时期,李氏先辈就是小有名气的民间手艺人,受镂刻花板、花砖的启迪,结合木匠在木料上画榫卯的做法,最终发展出了以树皮做笔的独特绘画模式。

  于树皮笔画而言,山水、花鸟、虫鱼等皆可入画,讲究线条严谨细致、笔锋刚劲有力。

  时至今日,年过古稀的李氏兄弟几人已经不记得画过多少作品,但都认准一个道理——想要画好树皮笔画,制笔和画技缺一不可。

  树皮笔画,笔为精髓。李氏兄弟所用的树皮笔均为自己制造,在他们眼里,弃于荒野的老榆树皮、枣树枝都是天然宝藏。

  “树的韧皮部靠近树心又远离外皮,纤维好,柔韧度、吸水力也是上佳,这部分用来做笔最为合适。”芳草村村民李尚义是树皮笔画传承人之一,他拿起一段树皮,细致地向记者介绍。

  制笔时,先去粗取精,留下韧皮部,经过多次刮削、打磨并浸泡,再将其晒干,最后试用无误后,笔就可以留下。

  但不同长度、宽窄和形状的画笔各有优劣,如何归类使用?要靠长久的经验来判断。“即使是同一根树皮制作的两支笔,也有可能一支能用,另一支不能用。”阳光照射下,李尚义拿着几支扁圆各异、大小不一的树皮笔,仔细检查。

  画技则决定着画作的气韵格调。勾勒轮廓是作画的第一步,李尚义先用铅笔起稿,再选取细而尖的树皮笔,细细描出线条。

  随后,添色步骤开始,需要在轮廓线内,选用扁而平的树皮笔以墨填色,皴擦点染,继而形成浓淡相宜的渐变效果。一摁、一捻、一挑、一抹……一幅山水画里,李尚义手腕转动、指尖生姿,仅用一种树皮笔,就画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树叶形象。

  “层次感是最难把握的,画中要素的大小、明暗、远近都与之相关。”李尚义说。

  李尚义创作树皮笔画将近60年,大大小小的画作挂满了家中四壁。近些年来,他最爱引牡丹入画,“牡丹迎盛世”成为表现最多的主题。“我发自内心地喜欢画牡丹。”指着会客室两侧3米多长的两幅牡丹图,李尚义非常自豪。

  画好这些牡丹不容易。前些年,他专程从外地运来百余株牡丹栽种在屋旁,每天观察。在牡丹花旁写生,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牡丹花围满了小屋,也落在了纸面上,朵朵牡丹栩栩如生。

  随时代发展,绘画材料也不断创新。早前,条件所限,还有研磨“锅墨”这一环节。所谓“锅墨”,是将锅底的积炭碾磨成粉,加上麻子油、皮胶,放水调黏稠后置放约10天,制成绘画的墨汁。

  现在,李氏兄弟用上了现代墨汁,墨迹光亮、表现力强,画作着色更牢、保存更久。“如今,画画再也不用弄一身的灰土了。”李尚义笑着说。

  这些年,李尚义向大家介绍树皮笔画时,孙子李金旺总会在身旁辅助。虽然他只有18岁,但画龄已经有了13年。自幼年时,他就跟在爷爷身边学习。李尚义还经常到学校里向孩子们讲述树皮笔画的历史。“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传承下去,需要有后继力量。”李尚义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4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