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投融资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1 17:41:56 来源: sp20241121

  核心阅读

  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8月,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第一批试点。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10月底召开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获得金融支持项目108个,授信总额545.63亿元。

  2022年8月,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北京市密云区、通州区,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重庆市两江新区等23个地方入选第一批试点。一年多过去,试点地方有哪些进展?下一步将如何发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重点项目获得金融机构资金支持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缙云抽水蓄能电站正抓紧施工,这里将建成浙西南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草原一望无际,与湖泊林地镶嵌交错,百万亩草场恢复生机;湖南省湘潭市,河西污水处理厂的水池、屋顶上布满蓝色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既产生绿色电力,又抑制池内水体藻类滋生……

  在这些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引导各类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推动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方面。”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减缓气候变化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草原等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包括提高农业、水资源、林业和生态系统适应能力等领域。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征集首批试点地区。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获得金融机构资金支持。

  “传统运输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转型需要大量资金。”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资财中心副总裁王建说,“我们创新模式,批量购置纯电动货车,再租赁给物流企业,替代燃油货车,并运用多维度数字化集约运营平台进行管理。项目顺利入选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

  入库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的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估,并邀请各类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金融需求,最终促成了合作,企业获得了绿色资金用于转型发展。

  目前,深圳市筛选的70个首批气候投融资入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这些项目涵盖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等六大领域,据测算,对应融资需求约248亿元。

  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首批报送的183个重点项目中有98个获得1821.63亿元授信,占贷款总需求的62.85%。

  搭建平台,健全气候投融资支持体系

  地处丽水市的天富科技(丽水)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制药专用设备、日用化工专用设备的科技型企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可节省能源、物料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20年3月公司创建之初,就申请到银行的3000万元贷款。随着企业减污降碳效果逐步显现,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提升到5500万元,此外还申请到财政贴息19.18万元。”公司董事长邵成国介绍,这背后离不开气候投融资数智服务平台的助力。

  丽水市市长吴舜泽介绍,丽水依托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起气候投融资数智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金融机构能查询企业的“碳画像”结果,为碳金融服务提供参考;企业能精准找到特色碳金融产品,线上发起融资申请;监管部门也能动态监测融资对接、风险状况等。截至今年8月末,该平台累计撮合银企融资1.36万笔,金额达636.1亿元。

  嘉陵江畔,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公司二期项目工地上,建筑机械轰鸣,工人有序作业。“项目将使用燃气机组燃烧天然气发电,低碳环保,建成后年发电量约58.3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80万吨。”公司财务与预算部主任张涛说,重庆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启动后,这一项目获得中国银行3亿元低息贷款,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两江新区有17个项目获得46.63亿元贷款支持。

  “我们搭建气候投融资合作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黎说,“目前还在加快建设‘长江绿融通’数据信息互通专线,完善平台,拓宽产融对接通道,实现项目申报、对接、融资、落地的跟踪管理。”

  除了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和资金对接的平台,进一步健全融资支持体系也是地方的着力方向之一。

  “针对入库企业特点,深圳建设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体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四级调研员莫自清介绍,针对起步期的小微企业,深圳探索推出绿色金融专属担保产品,筹办针对初创期技术企业的创投会;针对扩张期的企业,举办政银企对接会;针对成熟期的大型企业,推动其与金融机构开展全方面合作,同时制定引进境内外资金的便利制度,赴港发行离岸绿色债券。今年深圳已赴港发行21亿元绿色债券。

  完善标准,强化信息披露,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大力夯实基础性工作,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合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完善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

  上海市浦东新区成立气候投融资促进中心,加快完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积极探索立足上海、未来可辐射长三角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广东省深圳市广泛参考境内外绿色金融相关标准,突出深圳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等试点特色,制定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与评估规范;浙江省湖州市围绕环境责任险等重点领域,持续探索绿色金融产品相关标准。

  强化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副局长吴狄介绍,湖州在推进碳减排过程中,鼓励金融机构在为新建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时,评估项目的碳排放情况,并将其作为确定授信额度、利率定价等的重要因素。

  “通过碳核算,可以获得企业准确可靠的碳排放数据。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分析,摸清企业碳排放源和碳排放强度,有利于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减排技术措施。”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林说,未来需要引导更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实现数据共享。

  协同发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数据测算,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资金需求总量约139万亿元,长期资金缺口年均在1.6万亿元以上。应对气候资金缺口,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励更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气候投融资项目,激发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融资模式、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活力,推进气候友好型项目落地和气候友好型企业创建。”杨林说。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区长吴扬介绍,南沙新区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联盟,集聚2000亿元银行授信资金、1000亿元产业基金资源;同时,推动设立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基金,联合广发证券等组建气候基金群,助力项目及技术落地转化。

  “以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实现‘双碳’目标为导向,以政策标准体系为支撑,以模式创新和地方实践为路径,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试点地方的指导,推动加快建设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支持强化气候投融资产品和模式创新,组织开展试点成效评估相关工作,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做法,推动试点工作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3日 0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