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机遇 共迎挑战——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观察

发布时间:2024-12-01 07:08:38 来源: sp20241201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鲁畅、陈旭、陈钟昊)以“信任和信心——共商金融开放合作 共享经济稳定发展”为主题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20日落下帷幕。

怎样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金融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给金融安全治理带来哪些挑战……连日来,与会中外嘉宾围绕热点话题深入探讨、凝聚共识,不断释放积极信号。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停步

17日得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批复、19日从北京市西城区获赠金融街“双管家”服务包,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美国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筹)筹备组正式启动,两家重要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北京金融街。

外资频频加码中国市场的背后考量,既有我国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的现实,也有金融对外开放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与产业基础。

欧洲清算银行与上海清算所共同推出的玉兰债可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实时、多币种的DVP结算。欧洲清算银行首席执行官于雅莉说,创新与合作对金融机构尤为重要,玉兰债不仅成为欧洲结算系统合格抵押品池的一部分,还相继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及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渣打集团编制的一项追踪人民币全球化的指数显示,近年来人民币在支付体量、贸易价值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随着‘南南合作’和全球贸易等不断增长,人民币多元化发展趋势有望持续增强,进一步增加全球支付机制的稳定性。”渣打集团国际业务总裁洪丕正表示。

以对话达成共识,以开放实现共赢。本届论坛年会上,不少外资机构表达合作意愿。

“中德两国都面临着老龄化等社会挑战,双方可建立一个开放的金融市场,扩大双边投资,加强金融和资产管理合作,共同发展绿色技术、交通自动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双赢。”德意志资产管理集团全球首席财务官、董事会执行董事马库斯·科布朗说。

赋能产业向“新”发展

“核心技术是什么?”“有几轮融资?”“产业发展情况如何?”19日,在金融街中心大厦,一场投融资对接专场活动热火朝天。

汤问机器人是一家研发制造多模态交互陪伴机器人的公司,项目启动仅一年左右。“以情感陪伴为主要特点的机器人是一个新兴领域,向投资者证明市场前景是关键。”面对现场投资机构代表,企业联合创始人曹长丹信心满满。

论坛年会上,多个议题聚焦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一轮的产业革命需要与之匹配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变革。”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表示,要引导资本坚持长期主义,锻造金融市场的“工匠精神”,持续壮大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智慧资本,有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认为,资本市场是颠覆性创新的摇篮,也具有独特的风险分散机制,可以有效分散新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同时,资本市场还能通过估值定价、人才激励、并购重组等激励创新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等。

近年来,社保基金发挥长期资金优势,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目前已累计投资60多支股权基金,为超过6000家创业企业提供资本金支持,穿透后有超过80%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股权资产部副主任姜铁军说。

合力应对新挑战

面对新技术、新应用、新风险的立体挑战,与会嘉宾就应对全球金融系统风险、技术风险的新旧挑战达成广泛共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在于正确的金融功能,要进一步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处理好解除金融压抑与防止过度金融化的关系,继续降低流通成本和融资成本,满足国民经济多样化融资需求。

光大银行高度关注外币和境外业务资产负债管理。中国光大银行行长郝成表示,将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穿透性管理,关注流动性风险新特征,持续做好信用风险管理,把好守信准入关、限额关和风险监测关。

在19日的“人工智能+金融创新”论坛上,与会人士就智能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新场景展开了探讨。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守川表示,将在推进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等转型上下功夫,着力增强体制机制、生态系统服务、创新统筹发展、金融基础设施支撑、安全风控和数据技术创新,加速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数据密集,是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天然场所”。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周祥昆认为,金融业要立足实际需要,准确研判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强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攻关,积极稳妥推动大模型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同时,持续健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相适配的金融科技监管机制和治理体系,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