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文旅消费火热 共庆多彩佳节

发布时间:2024-11-01 22:59:02 来源: sp20241101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今天是9月17日,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秋佳节。

历史悠久的中秋节,在众多影响深远的传统节日中具有独特的情致,承载着中国人对故土的依恋、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庆团圆、赏明月、逛灯会、吃月饼等丰富的节日习俗,也带动了新一轮文旅消费升温。

赏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早在《周礼》中,就载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等活动。到了汉代,据《史记·封禅书》,皇帝也会定期祭拜“日神月精”,早上祭日、晚上祭月。

及至魏晋,“赏月”的概念慢慢出现。到了唐代,中秋赏月之俗已经盛行。从唐诗中,我们可以读到不少歌咏中秋之夜的诗篇,刘禹锡的名篇《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就写道,“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明月如镜,映照古今。这个中秋假期,以赏月等传统活动为核心的“中式夜游”广受游客追捧。在北京,大美中轴、潮朝阳主题等8条观光巴士线路自开通以来受到乘客市民欢迎。9月14日至9月17日,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推出中秋赏月观光游,大美中轴夜游线路在提供北京小吃和饮品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和丰富游客观光游览内容。

河南洛阳、焦作、登封、平顶山等地吸引了大批旅客从各地赶来登高赏月。郑州局在京广高铁、济郑高铁、郑西高铁等热门线路加开从郑州出发1小时可达的“赏月列车”7列,并推出郑州至洛阳、开封等文化名城的赏月专线。

游玩: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在宋代,中秋节的活动颇为丰富。《东京梦华录》写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阊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梦粱录》里记录的南宋时期的中秋,节日气氛同样热烈,“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明清时期,月饼这一中秋节“专属食物”开始在典籍里大量出现。《松窗梦语》称,“中秋供月以饼,取团圆之象,遂呼月饼。”有的地方也称月饼为“团圆饼”,《正德琼台志》中记载,“中秋玩月,城市以面为大饼,名团圆饼。”

近年来,传统节日活动在文旅深度融合中绽放出新的光彩。中秋假期,各景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可以在观赏美景和文旅消费中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景区增加中秋限定大巡游,游客们身穿汉服唐装猜灯谜、放河灯;在广西,一场梦幻奇特的中秋灯会在“南宁夜花园”举行,多组流光溢彩的庆中秋、迎国庆大型灯组让游客目不暇接。

此外,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和欢庆中秋佳节,由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主办的第32届澳门国际烟花比赛汇演于9月14日晚拉开序幕。璀璨焰火在夜空绚丽绽放,吸引了众多澳门市民和游客观看。

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上,总映照着一轮亘古不变的中秋月。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赏月之时留下了众多名篇并流传至今,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上佳载体,每一次吟诵都能激荡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里,便有着与月亮有关的传说。唐诗中,也有“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等名句。

月相变化,曾引发无数诗人对人生、宇宙的哲思。其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将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互相映照,升华出浓厚的哲学意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秋节背后的民族文化情感依然质朴而深沉。这个中秋假期,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博场所便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

9月16日是周一,通常博物馆例行闭馆。但由于正逢中秋假期,许多博物馆仍正常开放,方便游客进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杭州博物馆上演“杭博奇妙夜”,寻韵中秋、重返宋“潮”,邀请游客一起开启“时节上的杭州”;河南博物院推出“博古通今·月满中秋”研学活动,包含“背上行囊去考古”“‘铜’话故事”“桂香四溢·中秋博趣”等环节,让不同年龄层的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岁月流转,很多中秋节俗元素表现出了新的变化和趋向,但其丰富的文化意涵始终具有浸润人心的作用。在这个神州月圆时刻,让我们继续积蓄前行的力量,不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让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

(责编:郭思邈、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