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4:51:41 来源: sp20241114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年来,国家民委、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创新推进创建工作,积极打造“升级版”,擦亮“金字招牌”。
加强思想引领,完善顶层设计
“那天你问我,幸福是什么?我想悄悄告诉你,幸福是首歌……”1月8日,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室,社区居民唱起民歌《幸福嘹嘹啰》,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梁凯昌摄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来到我们社区,叮嘱大家互帮互助,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共同建设幸福家园。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开展创建工作,让社区成为一个温暖团结有爱的大家庭。”社区党委书记刘雁琳说。
一年来,国家民委、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创建工作作为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政治责任的重大工程,确保创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体制机制优化。国家民委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方向,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科学设置测评项目、测评标准、指标权重等,在实践中检验和修订完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形成“2+6”测评指标体系及配套操作手册、调查问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建命名管理办法,民族团结进步综合评价体系工作机制等“一套指标、一本手册、一套问卷、一个办法、一个机制”,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组织领导有力。各地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规划,与中心工作一体研究、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出台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就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作出全面部署;青海省牢牢把握主线,以“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鲜明导向,进一步部署任务、强化措施,有力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工作向更高标准、更高质量迈进。
——规划引领先行。湖南省邵阳市出台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市领导和市民委委员单位联系制度,每名市领导联系一个示范单位,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河南省洛阳市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创建品牌。
——政策保障到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优先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对获国家命名的示范县市奖补100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县两级加大民族工作经费和创建专项经费投入,扎实推进创建“8+N进”,着力构建跨省份、跨盟市、跨旗县三级共建联创网络。
用好“指挥棒”,强化主线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坐落于热闹的南湖路上。“自开馆以来,我们接待了上百个主题参观、研修团,各族干部群众可以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展板和历史资料图片等,全面了解新疆发展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基地讲解员哈尼克孜·阿布都拉说。
2023年,喀什市对标新版测评指标体系,打造并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百年喀什馆、老城改造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作用,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增进“五个认同”。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以新版测评指标体系为“指挥棒”,通过创建把持续扎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取得积极成效。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迈出新步伐。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弘扬抗震精神、可可西里坚守精神,塑造感恩、自强、包容、和美的时代风貌,在培育精神高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讲好各民族向内凝聚、融入中华文明的故事,讲好呼伦贝尔因守边而建、因固边而兴的故事,讲好各民族互嵌发展的故事,讲好各族群众共同保家卫国的革命英雄主义故事,筑牢各族群众“思想边境线”。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重要指示精神,创造整族脱贫减贫奇迹,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各族人民的生活全方位得到改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着力打造涉藏地区乡村振兴样板,构建“文旅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共生”的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取得新成效。贵州省利用“村超”“村BA”赛事,推动中华文化同群众体育融合发展,打造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深入推进社区民族工作,创新推出“八化工作法”,全方位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上融入、经济上融汇、文化上融通、社会上融合;江苏省无锡市吸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成立无锡市企业民族工作联盟,持续打造企业“红石榴家园”“民族团结同心生产线”“同心书屋”等载体平台,探索互嵌式发展路径。
——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展现新作为。黑龙江省大庆市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模式,将思想引领、基本公共服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文化体育活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机制保障等方面工作纳入任务清单;云南省楚雄州将民族工作纳入“一部手机治理通”智慧化网格平台,助推网格化精准管理、智能化精准推进、区域化精彩协同。
——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筑起新高地。湖南省邵阳市积极探索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农业产业“联发”、基础设施“联建”、群众文化“联创”的“五联”创建模式,打造团结和美的边界风景线;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传承和弘扬“为国守边、无上荣光”信念,把爱国护边、维护边境安宁融入生产生活,努力践行“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爱国戍边精神,构筑起保卫边疆、稳定边疆的钢铁长城。
选树典型示范,突出有形有感有效
“我们哨所辖区内的5个民族村,居住着汉族、壮族、瑶族、侗族,各民族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接班人,我们一定会守好祖国的‘南大门’!”2023年5月3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团结奋进新时代——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授牌活动”特别节目中,广西尖峰岭哨所哨长、“爱国戍边楷模”陆兰军现场讲述了一家三代6口人戍边44年的故事,令人感佩。
国家民委与中央广电总台联合录制的这台特别节目,以别开生面的形式,讲述了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故事,集中展现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创的崭新局面,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结合特点、因地制宜深化创建工作,抓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突出民族工作重点打造品牌。广西梧州市精准分层,面向“关键少数”实施头雁工程、面向干部职工实施群雁工程、面向社会实施浸润工程、面向青少年实施种子工程,高质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打造“融在岭南,梧限精彩”创建工作品牌;河北省承德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深度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创建进景区,打造旅游促“三交”平台;山东省威海市精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的“威海样板”、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基地样板”、旅游促“三交”的“工作样板”、精致融合的“城市样板”,不断提升“爱心拉面”“文登妈妈”“榴铸童心”品牌影响力。
——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工作亮点。湖南省怀化市结合区位优势,联合广西柳州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共建湘桂黔环“三省坡”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广西崇左市在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基础上,融合兴边富民行动、民营企业进边疆、党旗耀边关等特色工作,打造千里边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四川省广元市坚持“跳出广元抓创建,围绕大局促团结”工作思路,实施“五年千人教育援疆”计划,创新推进“巴蜀儿女进天山”教育援疆项目,累计向新疆输送学前幼儿教师近千名。
——发挥行业优势创新方式方法。北京雍和宫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为抓手,开展专题研究、编印学习教育手册、设置主题展区,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西藏自治区噶尔县公安局滨河公安派出所打造民族政策法规宣传等“六个窗口”,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团结各项工作;甘肃省酒泉市税务局以“三个同频共振、三个同心共享、三个同行共建” 为抓手,实现创建工作在税务系统全覆盖。
“长城内外石榴花开,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友爱。颗颗红心共同期待,复兴中国梦梦想花开……”河北省在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推出的主题歌曲《石榴花开》,唱出了各民族共同的心声。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氛围更加浓厚,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力量更加磅礴。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记者/牛锐 李翠
监制/肖静芳 统筹/安宁宁 编辑制作/石建杭
(国家民委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