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守护 再现雄姿(长城脚下是我家)

发布时间:2024-11-27 20:27:58 来源: sp20241127

  山路蜿蜒,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出发,不知绕过多少弯,海拔来到1800米以上,赫赫有名的雁门关终于映入眼帘。

  向上,继续向上,下车后仍需徒步跋涉。不一会儿,瓮城到了。门额石匾书“雁门关”,两侧对联曰“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组成。最高处,便是著名的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000米。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

  手脚并用,沿着极陡的台阶攀登上关城,顿觉大风猎猎,视野也十分开阔。

  地理上看,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大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卫青、霍去病、杨家将等,都曾在这长城关隘留下战功。

  时光流转,随着自然风化和损毁,以及人为破坏等的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雁门关已经破败不堪,外部城砖凋零、内部夯土裸露……

  现年68岁的姚平乐是土生土长的雁门关村人,“年轻时在雁门关旁放牛放羊,根本看不出雁门关有多少雄关的样子,感觉还是很可惜的。”

  忻州市长城学会会长杨峻峰,也是长城边长大的放牛娃。1984年,还在上大学的他从报纸上得知正在开展“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我捐了两块钱,那是好几天的饭钱。”

  忻州也逐步开始了长城修复进程。“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修复规模并不大,但是向全社会发出了停止破坏、修复宝贝的重要信号,意义重大。”在关城上抚摸着块块城砖,杨峻峰回忆说。

  1985年,杨峻峰进入忻州日报社成为一名记者,利用几十年时间,他走遍了忻州段长城,拍摄了数万张珍贵的照片。“我感到长城修复的力度必须加大,刻不容缓。”杨峻峰说。

  21世纪初,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来雁门关考察,一边赞叹其文物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一边叮嘱要保护好,让雄关重振雄风。

  2009年至2012年,雁门关进行大规模、成体系的修复,让雁门关段长城展现了雄姿。

  修好长城,还得守护好、传承好。姚平乐是村里的长城保护员,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巡查长城,“旱季防火,雨季防水,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姚平乐笑称自己一辈子都守在长城边,“传到我这里,长城变好了,还要保护好,这是责任。”

  守在雁门关长城边,相当不易。雁门关以苦寒著称,这里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伴随姚平乐大半辈子的也是风沙肆虐、土壤贫瘠。雁门关修复后,长城脚下村民的日子逐渐好起来,姚平乐开起农家乐,年收入10万多元,“我们和雁门关,共同迎来了好日子!”

  出台《忻州市长城保护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等多部法规文件;将境内长城全部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聘请589名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日常巡查;青年志愿者徒步捡拾长城脚下的垃圾、烟头……近年来,忻州市长城保护工作持续深入。

  在杨峻峰和姚平乐看来,要将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更好地传给子孙后代,不仅需要修复长城本体、做好安全防护,更要在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筑牢保护理念,“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保护长城的保护员、宣传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5日 07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