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9:24:54 来源: sp20241118
学彩调“从娃娃抓起” 看两位老人如何让传统戏剧“返老还童”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实验小学的课间,1300多名学生伴着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手持花扇,跳起彩调课间操。“彩调”是广西地方传统戏剧,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传统彩调曲目编排成简单易学的校园课间操,让孩子们在运动的同时,既能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传统剧种有了新的舞台。
教学校老师和孩子们表演彩调的老人名叫周锡生,来自广西柳城县靖西村,今年72岁。靖西村,是“柳城彩调”的发源地。周锡生和老伴儿何秋萍从小就喜欢彩调,2010年两人回乡创办了“老还童”彩调剧团。十几年来,他们公益培养了 一批又一批彩调传承人。
怀揣热爱心系传承 夫妻回乡创办彩调剧团
前不久,周锡生、何秋萍夫妻的“老还童”彩调剧团少儿彩调培训班迎来了第六期的10名小学员,他们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4岁。今年72岁的周锡生,从小就喜欢彩调。2010年,当时还是广西彩调剧团编剧的他回乡做调研,发现活跃在舞台上的彩调演员全是老年人,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
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团长 周锡生:舞台上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都在跳着广场舞,还有演小品之类的,很少有人演彩调。特别是没有年轻人参与,这个现状说明彩调后继无人了。
2010年,周锡生和妻子何秋萍,拿出十几万元积蓄,将他们的老宅改造成排练场,购置乐器、服装,创办了“老还童”彩调剧团。
周锡生的妻子 何秋萍:我们两个人拉砖头。请人家,我们没那么多钱。我们买一块砖头才1元2角,请他搬一块砖要我1元4角。我说我怎么有钱,不可以,我们两个人来。我瘦了将近20斤,老周瘦了20斤。我说不行,一定要搞起来,必须要有自己的基地,是一种情怀。
亲手创办剧团后,周锡生、何秋萍找到了当地一些彩调老演员,组织大家到各地参加演出活动。
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团长 周锡生:到各个乡镇的地方去演出引起很大轰动。大家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好久没有看到正宗的彩调了,看不够。我就有一种恢复原来元气的那种感觉。
在周锡生、何秋萍夫妻俩和老演员们的带动下,当地的彩调舞台开始丰富、热闹起来。然而,周锡生还是忧心忡忡,他很希望,能有年轻人来学习彩调,把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团长 周锡生:怎么样吸引年轻人?没有收入要养家,上有老下有小。年轻人给多少钱一个月,我都很难回答。
吸引不到年轻人的加入,周锡生转而又想到,是不是可以从年龄更小的娃娃抓起呢?让小朋友们来学习彩调,或许可以学得更快、更好。
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团长 周锡生:当时刚好有两个小姑娘,一个4岁还有一个5岁的。晚上跟她奶奶来排练,我发现她们悟性很高 很有天赋。排练完以后她们都在那里学一下,我就说刚才排什么你记得吗?记得啊,你唱给我听看看,她有板有眼唱得出来,而且还有模有样扭一下给我看。
周锡生赶紧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老伴儿何秋萍,他们仔细观察后发现,彩调表演载歌载舞、唱腔轻快活泼、语言风趣幽默,容易被小朋友们喜爱和接受。
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团长 周锡生:没识谱你要一个字一个字教他念,一句唱词、一句唱段地教他唱。三寸舌头一嘴油,一嘴油哇,你这个韵味要把它唱出来给他听。
经过一年的培训,小朋友们的表演已经有模有样。2012年,周锡生、何秋萍带着两名小演员,参加了广西第三届彩调艺术节,他们的表演获得了全场喝彩和一致好评。
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团长 周锡生:演王媒婆那个差不多7岁,演那个刘三姐的才5岁多点。组委会的评委专家看后找到我说,周老师你要把这两个孩子教好,以后多培养那些孩子,我们广西彩调肯定有希望。
办培训班免费教孩子 小“戏骨”代代传承
深受鼓舞的周锡生、何秋萍夫妇,2013年正式创办了“老还童”彩调剧团少儿彩调培训班。他们夫妻俩专心做教学方案,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招收4岁以上的儿童,免费传授彩调技艺。尽管有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准备,但是他们刚一开始的招生情况并不顺利。由于对他们的少儿彩调培训班不够了解,也不清楚小朋友学习彩调有哪些益处。尽管不收费,但仍然没有人主动带孩子来报名。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周锡生的妻子 何秋萍:我们挨村挨户去敲门,看哪个家长支持的,哪个小朋友喜欢的。
对于这些来学彩调的小学员们,周锡生、何秋萍不仅要当老师,还要做好后勤工作。家长有事不能来接的孩子们,就经常在吃住在这里。
十几年来,周锡生、何秋萍倾尽所有,教孩子们唱彩调,到广西各地演出。在他们教过的120多个学员中,有的已经上了初中,仍然在坚持学习彩调,有时还帮周老师做助教。
这位正在辅导新学员表演的小助教,名叫黄嘉善,今年12岁。他4岁就开始在周锡生、何秋萍的彩调班学习,专攻花旦和老旦角色,5岁就开始登台演出了。经过8年的坚持和学习,嘉善已经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彩调小演员了。
柳州市柳城县实验小学学生 黄嘉善:我觉得那些舞蹈动作、眼神、神韵,我非常喜欢。柔情似水的也有,豪言壮志也有,非常打动我。回头看这8年,我觉得值得。
14岁的韦寅洁是周锡生、何秋萍的少儿彩调班班长,负责组织全班同学的基本功训练。通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2023年,韦寅洁满怀对彩调的热爱,成功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彩调专业,继续深造。每当学校放假,他就会回到家乡的彩调班,帮周老师、何老师带小学员们练习基本功。
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生 韦寅洁:打好基础,告诉他们练基本功非常重要。我也希望他们能够进入更好的学校进行学习,更好地传承彩调,一代传承一代。
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团长 周锡生:一个剧种,一代一代传一代,这个剧种才有生命活力。我们考虑到我们老了,要有人来接班把我们学的、教给他们的东西再传给后一代。
彩调是用广西方言“桂柳话”进行演唱,除了唱功,对表演动作的基本功要求也很高,扇花、转身、步法,每一个看似轻巧的动作,学员们都要反复练习。
柳城县实验小学教师 覃彩华:我们的彩调课间操是用彩调传统剧目《四门摘花》改编,创新加入了一些现代舞蹈的元素,编排成大概有4分半的课间操,让学生简单易学。
五年前,柳城县实验小学邀请到周锡生和老师们一起,把彩调的一些曲目片段编排成简单易学的校园课间操,用一个月的时间教会了学生们。后来,学校还组织起彩调社团,周锡生、何秋萍带出的学员也成为了学校社团里的小小传承人。
柳州市柳城县“老还童”彩调剧团团长 周锡生:一个剧种没有创新,剧种会没有生命力的。如果老是在原地踏步,没有创新,剧种肯定发展不了。所以,一定要有创新才有生机。
传承使传统成时尚 创新令“彩调”放异彩
剧团的名字,叫“老还童”,里面装着两位老人的愿望——让彩调这个非遗戏剧能够返老还童、重新焕发生机。找不来年轻人、就从娃娃抓起,看起来无奈之举;但同时,让孩子们用系统学习或者跳课间操的方式浸润在家乡戏之中,不仅是艺术的熏陶,也更把彩调的种子撒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文化传承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挑担子要力气,也要方法。让传统成为时尚,让“彩调”再放异彩,创新都是不二法门。20世纪60年代老艺术家们把《刘三姐》拍成电影,今天的学校将《四门摘花》改编为课间操,类似创新源源不断,非遗文化就能生机勃勃。周锡生、何秋萍 这样的传习人,用经验、专注和情怀书写了自己的“彩调”人生,也为充满无限可能的下一代勾勒着未来的人生“彩调”。(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