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批“去中国化”课纲的短视频,为何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

发布时间:2025-01-05 04:06:52 来源: sp20250105

   中新网 12月12日电 综合报道,“无耻的课纲”“犯下万死莫辞的罪行”……近日,一段批判台当局“去中国化”课纲的5分钟视频在互联网掀起风波。

  这段视频究竟说了什么?什么是“去中国化”课纲?为什么它会引起岛内各界广泛讨论?

台北第一女子高中语文老师区桂芝。 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刘宗龙 摄   台北第一女子高中语文老师区桂芝。 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刘宗龙 摄

  5分钟的批评视频都说了什么?

  在这段网络视频中,台北第一女子高中语文老师区桂芝慷慨激昂地痛批,2019年新课纲删除大量古文,是“无耻”课纲!

  据报道,今年10月起台湾“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举办系列记者会。区桂芝在12月4日的记者会上发表一篇2000多字的声明稿,她表示,回首台湾20多年的教改,始终在“去中国化”的幽灵原则指导下,让各级学校、老师、学生沉入愈来愈黑暗的教育深渊,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区桂芝说,2019年版课纲删掉的经典古文,更是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例如删掉顾炎武的《廉耻》,学生不再有机会思考为什么“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不再能理解“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再加上日常新闻中不清不白的庙堂小丑个个吃香喝辣,耀武扬威,年轻学子怎么能不是非错乱,价值混淆?

  区桂芝指出,新课纲还删掉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那是一篇处理个人生命挫折多重要的范文;删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此学生们可能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个神话,也失去认识一个建立生命高度、学习大我关怀的典范;删除荀子《劝学》,学生失去思考学习的意义、方法、步骤的导引佳作;删除《台湾通史序》,让学生不知道台湾人的祖先多重视民族精神、文化香火。区桂芝痛批,这是“犯下万死莫辞的罪行”。

  有民众自行拍摄区桂芝的记者会发言并将视频上传网络,随之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反响。

  “去中国化”课纲是什么?

  首先说一下台湾教科书审查制度。台湾的教科书版本不统一,只是在同一的课纲指导下编写,也就是“一纲多本”政策。

  具体实行从李登辉时代开始,台当局以自由化、多元化的民主为名,取消教科书统一标准本,决定开放审定教科书,推行中学教科书自由市场化的“一纲多本”政策,出版界可以依教育主管机构定的课纲自行编教科书,送审后出版。因此,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会有很多个版本。

  台湾此后经历了所谓的“88课纲”“95暂纲”“98课纲”“101课纲”“104课纲”和“108课纲”。2018年8月13日,台当局“教育部课审大会”通过了新的12年义务教育高中历史课纲。2019年9月上路实行,即所谓的“108课纲”。

  台湾《中国时报》曾称,为了尽可能减少中国史篇幅,该课纲以主题式取代时序教学,仅仅以“从古典到传统时代”一个单元就把从商周到隋唐宋元数千年间的大事一笔带过,再用“从传统到现代”一个单元介绍明清时期东亚世界的变动,很明显就是要将中国史虚无化。

  文言文方面,“99课纲”设有30篇推荐古文,到“108课纲”则减少到15篇,文言文占比从45%-65%降为35%-45%。被删除的古文包括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经典名篇。

  岛内民众怎么看待“去中国化”课纲?

  台湾民间团体蓝天行动联盟主席武之璋投书《中国时报》直言,区桂芝老师批评课纲的短视频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我们感觉到非常兴奋,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严重了,可是这个问题在台湾一直被忽略。

  面对区桂芝老师的讨伐,台当局教育主管机构辩称,没有废弃礼义廉耻,是鼓励学子思辨和生活中实践。

  武之璋评论称,他们灌输给学生很多错误而邪恶的观念,比如说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台湾人是新兴民族;台湾文化是海洋文化,比大陆文化优秀。导致很多年轻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看不起中国人,甚至“逢中必反”,造成两岸情势紧张。

  对于区桂芝炮轰新课纲是“无耻”课纲,前高雄市长韩国瑜声援指出,“现在要把中华文化的根切断,下一代要如何教育?他们思想是什么?要放入什么文化?”

网络上贴出的马英九与蔡英文亲笔留言的对比照片。   网络上贴出的马英九与蔡英文亲笔留言的对比照片。

  前“立委”郭正亮10日在节目中举例,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就是在中文表达上相当拙笨的人,她的中文表达真的相当差。比如蔡英文去一个茶庄,她就说“好茶”;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也去了,吟了两句诗“寒夜客来茶当酒,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就是一种境界;蔡英文去彰化吃肉圆,她又说“真正好吃”4个字;马英九也吃了类似的东西,他讲的是“回味无穷”。台湾网友笑称“高下立判”。

  还有学生在台湾大学论坛发起相关调查,不少学生认同区桂芝的说法。有学生留言表示,“以前学不会,也觉得古文无用,但开始理解古文还有典故的内涵时才知道它多有用。不只是塑造价值观,学会文言文的语言逻辑也对思考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就像大学有通识教育一样,不论你未来工作会不会用到这些知识,文学、艺术、哲学这些学科是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

  台民众苦“去中国化”荼毒久矣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原副会长王在希、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在谈到“如何看待台湾年轻一代的‘统独’观”时曾指出,所谓台青的“天然独”实则是“去中国化”教育灌输形成的“人工独”,这种观念根本上很脆弱,如今正在崩解。

  一段批评“去中国化”课纲的短视频在岛内引起不小风波,其实不难看出,民进党当局的种种“去中国化”行径已经令人厌恶。

资料图:蔡英文。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刘宗龙 摄   资料图:蔡英文。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刘宗龙 摄

  除了调整“台独”课纲,蔡英文当局在诸多方面都处心积虑“去中国化”。比如,限制大陆的影视剧、影视公司,甚至“大力”稽查螺蛳粉、魔芋爽等大陆美食“走私”。

  在台湾岛内,中华民族的血脉真的可以这样被去掉吗?

  在今年10月11日举行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最近岛内出现了不少要调整“去中国化”课纲的呼声,也引发了各界对于如何传承中华文化的讨论。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民进党当局、“台独”势力为谋求“台独”分裂,处心积虑搞“去中国化”,只会让台湾同胞在精神上、文化上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只会破坏两岸同胞感情,加剧两岸敌意对立。这种倒行逆施、数典忘祖的行径,必将遭到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抵制。(完)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