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六国欲建“无人机防御墙”

发布时间:2024-11-25 18:30:16 来源: sp20241125

据外媒报道,近日,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芬兰和挪威在内的北约六国内政部长共同决定,将在其东翼的边境线上建设“无人机防御墙”。在该项目框架下,各国将派出无人机执行监控任务,实时共享“威胁渗透”等信息,以实现情报资源的区域融合。

构建“无形的防卫墙”

该倡议最初由立陶宛和波兰发起,并得到其余四国的支持。立陶宛内政部长比洛泰特表示,该防御墙北起挪威,沿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边境线一直延伸至波兰,将通过“全覆盖、无死角的无人监视系统”构建一道“无形的防卫墙”。各国无人机操作员将在一定的安全距离内进行无人机操控和情报处理,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将统一定制,以确保系统可靠性和操作便捷性。

针对警戒机制,挪威和芬兰提议“分区负责”,即各国负责本国领土内的无人机侦察活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起预警。波兰对此持保留意见,认为该方案无法充分发挥盟国合作的力量。爱沙尼亚提出采取“大轮班”制,即六国签订一份边境线无人机安全运用协议,参照欧洲联合部队的模式,由各国派遣专职力量负责无人机联合巡逻。

外媒分析认为,一旦“无人机防御墙”建立,北约六国将组建全球首支多国无人机联合部队,通过统筹调用兵力来维护边境安全,“大轮班”制很可能成为其主要的执勤样式。除派出执勤无人机外,六国还计划在边境线上部署多型反无人机系统,以增强反侦察和反渗透能力。

目前,该倡议仍处于规划阶段,具体实施面临困难。首先是资金分摊问题。六国希望从欧盟防务经费中获得资金,但挪威并非欧盟成员国,且德国、法国等欧盟其他成员国不愿投资“于己无益”的项目,导致资金筹集难度较大。为此,六国计划9月上旬举行专题会议进行讨论。

其次是六国国内舆论普遍对将边境安全交由邻国无人机负责持审慎态度。此前,挪威和芬兰曾就接壤地带的兵力部署规模问题产生争议,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也曾因边境巡逻问题发生争执。波兰边境线较长,被认为是“无人机防御墙”项目的最大受益者,这使得立陶宛等国担心波兰借机扩大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此外,从挪威至波兰的“无人机防御墙”区域跨度大、距离较长,目前六国都没有装备能够适应长航时且耐极寒的无人机,未来在装备采购和测试等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完成。

参与国家各有打算

分析人士指出,北约六国急于参与“无人机防御墙”项目可谓各有打算。

作为倡议发起国,波兰视该项目为其“欧洲最强陆军”“欧洲防务哨兵”和“战争经济模式”计划的组成部分。波兰总理图斯克宣布将投入23亿美元专项资金加强边境安全,该国国防部也已公开招标采购多型无人机。波兰意图通过参与“无人机防御墙”项目,与其他国家共同提升所谓“新欧洲国家”的话语权。

波罗的海三国希望借此加强军备建设。立陶宛宣布将在边防局内成立无人机部队;爱沙尼亚表示将推进察打一体无人机项目,并计划引进美制无人机。报道称,鉴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波罗的海三国一直寻求在北约和欧盟框架内的“共同安全”,“无人机防御墙”项目将为其合作提供契机。

作为非欧盟成员国,挪威希望借助该项目介入地区事务并加强存在感。同时,作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北欧的“代言人”,挪威希望继续在北约设定的极地至东欧安全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加入北约仅一年多的芬兰,希望借此持续扩大在欧洲防务中的作用,以获得美国等国进一步支持。

有分析认为,北约六国各怀心思,可能导致“无人机防御墙”项目落实时出现问题。目前,波兰国内就项目归属问题存在分歧:总统杜达主张在北约框架下加强防务安全,总理图斯克坚持“欧盟至上”。芬兰和拉脱维亚国内也出现反对该项目的示威活动。

挑动地区军备竞赛

多数观点认为,“无人机防御墙”项目是欧洲阵营化趋势的一个缩影。

北约在北欧和东欧地区不断加码的军事部署,将导致地区军备竞赛持续升级。不久前,北约宣布在芬兰的米凯利市设立北欧陆军司令部,该机构处于“24小时高度戒备状态”,战时将接管瑞典、挪威、芬兰等国的地面部队。紧接着,芬兰宣布将芬兰湾东部的3个重要海上交通节点转变为“军事边界观察点”,并与爱沙尼亚联合打造贯通波罗的海的海底“交通线”。随着“无人机防御墙”项目推进,北约在其东翼的军事部署将进一步升级。

在欧盟内部,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传统“老欧洲国家”相比,波兰、芬兰等所谓“新欧洲国家”倾向于通过“抱团”增强在地区事务上的存在感。波罗的海三国和北欧多国正逐步提高其防务开支GDP占比;波兰继公布“创纪录”军购大单后,又从美国购买先进的空对地导弹。预计在“战争经济模式”的作用下,“新欧洲国家”将被推向军事对抗前沿。(刘澄)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