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从“灯塔工厂”汇聚看长三角产业集群创新力

发布时间:2024-11-16 11:16:59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社 上海7月15日电 题:从“灯塔工厂”汇聚看长三角产业集群创新力

  作者 谢梦圆

  在跨国企业科赴(Kenvue)的上海工厂内,漱口水产品的换线作业悄然进行。换线后,一款不含酒精的樱花蜜桃味漱口水迅速下线,并最终被证实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这次看似简单的产品换线背后,折射出的是数字化手段对于激发价值链活力所做的努力,而这也是“科赴上海”能够入选“灯塔工厂”的原因之一。

  所谓“灯塔工厂”,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与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合作遴选出的工厂,被定义为“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着目前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最高水平,人们又称其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目前,一批“灯塔工厂”正在长三角地区扎堆,释放着勃勃生机。

科赴上海工厂。  (科赴供图)

  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全球范围内有153座“灯塔工厂”,中国占据其中近半份额达到62座;而这62座中有23家分布在长三角地区。这些工厂涉及行业以家电、电子、汽车、消费品等为主,同时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2023年是长三角“灯塔工厂”增长大年——23家中有10家是于当年入选的。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苏楠认为,长三角“灯塔工厂”数量快速增长,表明该区域在科技创新,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代表性技术的创新能力及其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和应用的水平不断达到新高度。

  科赴即通过采用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增材制造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使新产品推出的交货时间缩短50%,预测准确率提高1.3倍,48小时内按时交付率达到99.8%;电商业务量也因此翻倍,从占整体业务的30%提高到60%。科赴还通过大数据技术平台,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发现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实现主动、快速、有针对性的产品升级。

联合利华太仓食品生产基地中的冰淇淋产线。 (联合利华供图)

  “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在大数据技术能力支持下,极大地缩短了新产品构思阶段的开发时间。”科赴中国端到端供应链负责人严亮说,相关技术将产品构思时间缩短50%,新品上市成功率提升33%。

  这样的路径,在同为“灯塔工厂”的联合利华太仓食品生产基地也得以体现。该工厂拥有全球首创的冰淇淋柔性生产线,以更智能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一键切换不同产品的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

  “独善其身”之余,“灯塔工厂”还能“兼济天下”,激活产业链活力。在供应链端,借助科技进步,科赴与重点线下零售客户的合作创造出了更大价值。例如,通过可预测的非接触式补货技术服务于中国拥有几千家门店的屈臣氏,供应链运营成本可降低90%,缺货率降低94%,库存天数减少23%。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培鑫认为,未来,中国“灯塔工厂”的联动发展和网络化水平将进一步增强。伴随产业链分工关联的日益提升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日益深化,不同行业、地区的“灯塔工厂”之间也将形成更为密切的互动与关联,从而形成“灯塔”网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加强数字平台的建设和数据信息的整合,更大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

联合利华太仓食品生产基地中的全球首个梦龙冰淇淋柔性生产线。 (联合利华供图)

  “长三角地区具有制造业基础扎实、各类优质资源集聚等优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表示,要在这片制造业的“高原”制造“高峰”,聚焦点在于建设“灯塔工厂”,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他认为,打造“灯塔工厂”的核心是培育“链主企业”,生产出“拳头产品”,围绕此类“灯塔工厂”延伸出产业链,提升链条中的资源整合和配套能力,进而实现价值链。“‘灯塔工厂’瞄准的产品有个特点,就是具备覆盖更广大消费者的属性。长三角要增强竞争力,核心在于创造出可供更多消费者共享的产品,因此还要加强科技原创能力,加强科研,同时瞄准世界最前沿的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何建华说。(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