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年画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4-12-25 05:40:54 来源: sp20241225

   中新网 宿州2月14日电(记者 阚枫)又是一年春节,在安徽省砀山县,今年66岁的砀山年画非遗传承人黄兴桥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送年画进社区,在街头展示年画制作,到校园推广非遗文化……画了三四十年年画的黄兴桥,几乎每个春节都会忙得连轴转,用他的话说,“年画,年画,过年是推广年画艺术的最好时机”。

  图为黄兴桥在春节非遗展示活动中现场创作砀山年画。

  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样式,年画是民众在春节祈福迎新的重要文化载体,千百年来,中国年画创作也形成了多个流派。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位于皖苏鲁豫4省交界处,属黄河故道区域,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人文历史,让砀山积淀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样式,砀山年画正是其中之一。

  砀山年画题材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花鸟等,多表现喜庆祥和之意,形式上有门画、灶画、墙画、中堂年画、独幅年画、对联年画等。

  一直从事美术教育的黄兴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和研究砀山年画,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美术的他,最能感受到年画艺术传承所经历的起伏波折。

  “90年代传承砀山年画的有60多人,县文化馆每年都举办展览和培训班,推广年画艺术传承,但后来,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各忙各的,很多人不再画年画,学年画的年轻人就更少了。”

  黄兴桥说,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传统年画创作技艺面临保护和传承的困境。

  不过,即便年画在市场变得越来越小众,画师队伍也青黄不接,但黄兴桥始终坚信“越是古老的东西,越不能丢”。

  30多年来,黄兴桥寻访老艺人整理砀山年画的传统技法,赴外地学习交流不同流派年画的创作技巧,在校园传授推广传统年画的制作技艺……

  “我的老师教会了我,我就有责任把它传下去。”在黄兴桥看来,让老手艺传承下去,焕发新机,不能只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而是要研究新的制作技术、新的文化元素、新的市场需求,让古老的年画赋予时代内涵,重新赢得市场。

  近些年,一方面,他坚持挖掘砀山年画的老技法,遴选出材质细腻且坚硬的砀山梨木制作画版,让失传数十年的砀山年画木版刻印技术得以传承。

  另一方面,他抓住当前年轻人对于“国潮”的追捧,在制版、用色、题材等方面大胆创新,让传统年画融入大量当代文化元素,并在文创制作、艺术收藏等领域拓展年画的新功能、新价值。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投入,更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热爱咱们的传统文化,年画在市场上不仅活了下来,而且火了起来。”黄兴桥说。

  2010年,砀山年画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后,黄兴桥获批成为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这两年,在砀山县非遗保护中心支持下,砀山年画传习所、砀山木版年画研究所等相继挂牌,跟着黄兴桥学习年画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2018年从美术教师岗位上退休后,黄兴桥依然经常受邀到中小学教授砀山年画,他还带动更多年轻美术教师加入自己的队伍,推动非遗进校园,让更多孩子了解家乡文化,传承非遗技艺。

  龙年新春,黄兴桥创作的年画《龙年盛世》在当地很受欢迎。退休之后,他就给自己设定制作十二生肖版砀山年画的目标,目前,已经完成6个生肖画版的制作。

  “生肖是最具年味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有时光轮回和赓续传承的寓意。”黄兴桥说,希望这些生肖画版能够记录他们这一代非遗传承人的努力,更希望更多年轻人会因为这些生肖年画,留住年味,记住乡愁,传承文化。(完)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