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5:18:17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北京3月9日电 题:代表委员呼吁科学“唤醒”农业文化遗产
作者 阚力 杨大勇 李超庆
“要注重农业文化遗产科学活化和开发,构筑高颜值旅游空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接受 中新网 采访时如是呼吁。
农业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华农耕文明“活化石”。2002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截至目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共86项,中国以22项之多居首。此外,中国先后七批公布18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为当下和未来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理念、技术和模式。”梁留科表示,中国是农业古国和农业大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亦受到一定挑战。
他分析,目前,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存在南北方分布不均、省级差异明显的情况。浙江、四川、湖南、云南、江苏和江西等省份分布较多,陕西、甘肃、山西、河南等省份分布稀少,且缺乏专门的保护机构和资金投入,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尚未形成科学的开发模式。
他以农业大省河南为例指出,河南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八千多年前的石磨盘、石镰等农业工具以及红曲霉酿酒技术,印证了八千年前中原农耕文化的底色。
“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居中国产粮省份头部位置。”梁留科说,该省没有一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与农业大省地位不匹配。
“要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作为信阳毛尖茶产地的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二级教授郭桂义以茶为例称,茶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灵魂,然而茶文化的发展已受到研究人员缺乏、保护不够等多方面制约,急需深入开展茶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
如何科学地活化、唤醒农业文化遗产?多位代表委员结合文旅、乡村振兴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给出建议。
以中国丘陵山区和干旱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梯田为例,梯田凝结了古人的智慧,是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代表。云南哈尼梯田、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系统等均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梯田既是保护传统文化,也是保护农业的未来。”一直关注梯田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认为,保护梯田不是保护过去艰辛又收入微薄的劳动方式,而是用现代的科技、产业和观念,让梯田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则建议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蕴含着人地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技术与结构合理的生态文化景观,具有建设美丽乡村的资源基础”。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立足社区、生态保护、农业资源优势、弘扬农耕文化等。”梁留科认为,科学活化农业文化遗产,要通过科学评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价值,结合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构筑高颜值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空间。(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