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尼木藏香:西藏民众的“致富香”(组图)

发布时间:2024-12-23 05:24:20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北京10月27日电(赵丽)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是藏香的发源地,藏香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几乎每家村户都会制作藏香,这一产业为当地村民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同时,工作的灵活性允许他们更好地平衡农业生产和其他生计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尼木藏香的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繁复。匠人需先用水磨将主要原料柏木碾成木浆,再将木浆晾晒制成香砖,随后,把香砖揉碎,并加水制成香泥,按照严格的比例加入檀香、藏红花、草果、沉午、坷子等多种天然名贵药材,塞入牛角挤压成条,晾干后才成藏香。

  因其在制作过程中独特的原料配方和手工技艺,2008年,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为旦增曲扎介绍藏香制作过程。 中新网 赵丽 摄

  2005年,藏香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旦增曲扎在拉萨开办了制作工坊,致力于打造自己的藏香品牌。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产品从尼木藏香中脱颖而出。如今,旦增曲扎的厂房建筑面积达3000平米,年收入四五百万,已经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民营藏香厂。

  过去,山里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藏香推广面临一些困难。村民经常背着自己制作的藏香,到当地的茶馆等地方推广销售。

  然而,随着当地政府对尼木藏香的推广和电商的普及,尼木藏香远近闻名,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商家成为常客。“如今,我们的藏香一半以上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国内其他省市,甚至还有部分出口到日本和马来西亚。”旦增曲扎说。

图为尼木县妇女在制作藏香。 中新网 赵丽 摄

  旦增曲扎的公司员工有近30人,大部分为尼木县当地居民。据旦增曲扎介绍,厂子里的员工在农忙时可以请假回家,农闲时去厂里做香,既保证了农业生产,又能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

  “工人做香是计件发放工资,多劳多得,工作时间久的,还有绩效奖金。”旦增曲扎说。 他表示,当地藏香产业极大解决了留守村民的就业问题。

  据悉,在尼木县,共有500多人从事藏香制作,年生产藏香达200吨以上。仅2023年上半年,吞巴镇藏香产值约141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达917万元,带动282户藏香制作户户均增收32517.73元。随着藏香的芳香飘向四方,西藏民众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编辑:张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