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7:39:45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兴安盟6月27日电 题:“庄稼院里的轻骑兵”: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新农村,新气象,党的光辉照山乡。宝石湖水翻波浪,老头山下致富忙……”近日,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到人民中间去”乌兰牧骑交流演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兴安盟突泉县乌兰牧骑和科右中旗乌兰牧骑的“舞台”定在了科右中旗,队员们带着他们的拿手节目轮番上演,精彩纷呈。
图为董金梅在演出前进行暖场。 曾令刚 摄现场,突泉县乌兰牧骑队员表演的拉场戏《老谢相亲记》逗得观众捧腹大笑,掌声不断。
“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戏,特别接地气,演员们的表演很到位,特别是剧中董金花的扮演者,演得太像我身边的人了,有意思。”科右中旗居民赵亚芹边看演出,边感慨。
赵亚芹口中董金花的扮演者,是国家一级演员、突泉县乌兰牧骑队长董金梅。从业27年来,她扎根基层,把一大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了自己热爱的文艺事业。
1979年出生的董金梅从小对音乐有着别样的天赋。“中学毕业后,我就选择了兴安盟艺术职业学校进行学习,那个时候学习很刻苦,因为自己特别爱好音乐。”回忆起当年刚进艺术学校的模样,董金梅仍觉得热爱是她的初心。
董金梅希望把梦想当作事业来做。1997年,她考入突泉县文工团(现突泉县乌兰牧骑)工作。
“‘蓝天为幕布,大地为舞台’。我已数不清像这样的演出有过多少场。27年来,我和突泉县乌兰牧骑队员们常常既要唱歌跳舞,还要兼主持人、唱小戏,一场演出基本没有喘息的时间。”董金梅回忆说,在那个文化艺术相对匮乏的年代里,乌兰牧骑演出特别受欢迎,那时下乡进村演出坐着破旧的柴油车,下车时,队员们个个灰头土脸。要是遇到道路崎岖,车进不去的时候,队员们就自己背着服装和乐器徒步走。
“每当听说有演出的时候,村民早早地就在广场上等着。有时候村民会跟着我们走,我们演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回忆过往,董金梅心中充满感动。
近年来,董金梅带领乌兰牧骑队员不断摸索创新工作形式,开展“党旗飘扬100村”活动,进校园建立“小石榴籽培训基地”,进社区开设志愿服务队点对点辅导,并向突泉县9个乡镇188个行政村发出“点单式服务”征集信息,定点定项开展群众需要服务模式。
董金梅说,乌兰牧骑意为“红色的嫩芽”,象征着让红色文化生根发芽,这需要把根深深扎进生活的沃土,扎进百姓心里。“这些年,我们的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这源于观众的文化和生产生活需求。”
拉场戏《爷们娘们和“村官”》是由突泉县乌兰牧骑老中青三代队员共同打造的经典作品,曾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精品剧目奖。
图为董金梅(右一)直播助农。 曾令刚 摄这些年,董金梅会让青年乌兰牧骑队员发挥力量,参与创作。
“在队长的带领下,团队始终保持着老带新、传帮带的传统。”突泉县乌兰牧骑指导员马金东说。
“95后”队员张鑫感触颇深:“入队这段时间,我感觉我们这支队伍一直焕发着青春活力。”
“随着时代进步,群众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做好庄稼院里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董金梅信心满满。(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