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上自行车,重温马可·波罗之旅(环球走笔)

发布时间:2024-12-28 06:35:59 来源: sp20241228

  今年4月25日,我与朋友迪诺·法基内蒂骑自行车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途经13个国家、骑行逾1万公里,于8月1日抵达中国北京。这一路,我们从春到夏穿越欧亚大陆,饱览沿路风光,感受到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巨大力量。

  我和朋友把这趟旅程命名为“自行车上的马可·波罗”。700多年前,这位意大利旅行家由西向东,以一场探索之旅为东西方文明架起桥梁。他客观描述沿途风物,在所到之处播撒和平、团结、友好的种子,这些至今仍值得学习。我出生于威尼斯,从小就对马可·波罗的故事耳熟能详,他的好奇心和对世界不带偏见的探索深深影响了我。我对东方之旅期待已久,一直想再到遥远、迷人、历史悠久的中国看一看。今年,我们终于追随马可·波罗的足迹,以自行车这种慢速交通工具一路观察、体验,更亲近地与所到之处的人们接触、沟通,将沿途风光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我和朋友虽然都已年逾60岁,但都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自行车骑行协会成员,曾在非洲、南美洲等地骑行,长途旅行经验丰富。意大利文化部设立的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国家委员会也给我们以支持,让我们对这次旅程充满信心。这趟近100天的旅程犹如一场生命的探险,挑战与美景交织。沿途地形复杂,气候变幻无常,时而暴雨倾盆,时而烈日炎炎。吐鲁番盆地的葡萄园像碧海般郁郁葱葱,敦煌的千佛洞闪烁着源自历史深处的光彩,蜿蜒曲折的嘉峪关长城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景象深深刻在我们心底。

  马可·波罗17岁从威尼斯出发,彼时他对途经国家的语言知之甚少,但真诚让他得以了解不同文化、不同习俗,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我和朋友的中文水平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骑行途中,常有司机将车辆缓缓停下,从车窗内递来水、苹果或者切好的甜瓜,给我们温暖的关怀。当我们在甘肃遭遇自行车故障时,酒店工作人员用餐车帮我们将行李和自行车运到车站,助我们顺利抵达兰州。虽然我们无法用中文与沿途遇见的朋友深入交流,但我们留下的面带微笑的合影,就是这些友谊的生动见证。

  1987年,我曾与妻子一起对中国进行为期40天的访问。与那次的访问相比,这次的骑行是截然不同的体验。这不仅缘于交通工具的变化,更因为我目睹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还是个“自行车大国”,而如今马路上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城市街道宽阔干净,公园等公共设施整洁有序,民众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农村地区同样焕然一新,处处是大片农田、果园。今日中国,已成为一个焕发着现代气息的国家。

  通过这次自行车之旅,我更加深刻感受到,马可·波罗是意中交流的重要符号。每当我们与中国人谈起马可·波罗,都会得到热情回应。启程前,我们在威尼斯总督府参观了名为“马可·波罗的世界:一位13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旅行”的展览。到达北京后,我们又参观了“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展览。通过两国丰富的文物,可以发现意中文明虽如此遥远,却又如此接近。以共同办好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为契机,意中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3个多月的骑行经历和累积的情感,需要用更多时间消化、沉淀。这趟令人着迷的旅程让我们领会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我们也在重温马可·波罗之旅后,从历史的智慧中获得了更好前行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1日 15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