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事琴办”成日常 “琴澳和鸣”谱新曲

发布时间:2024-11-18 17:47:17 来源: sp20241118

横琴已变成现代化的海滨新城。

横琴成为澳门居民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分线管理”后澳门居民往来琴澳更方便。

越来越多澳门居民在横琴安居乐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记得,三年前,办公室所在园区夜里一片寂静。而今,这里聚集了超80家集成电路企业和平台,横琴科研热火朝天,不舍昼夜。澳门居民黄成彬同样欣喜,孩子近日入读新启用的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享受对标澳门的免费教育待遇。他住的小区叫横琴“澳门新街坊”,从此每天不必澳门横琴两地通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三年,澳资经营主体有6400多家,居住在横琴的澳门居民逾1.5万人。从产业到生活,从科研工作者到普通市民,“琴澳一体化”加速带来的蝶变与感知都是巨大的。琴澳和鸣,这片热土未来还有更多好故事。

  新产业

  集成电路“领跑” “四新”产业旺

  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智能院)展厅内,玻璃罩盖着的是一排排“硅基大脑”——智能芯片。院长张旭指着其中一块芯片语带自豪地说:“这是全球首颗亿级神经元规模的可编程类脑晶圆计算芯片,可以灵活应用于多种计算系统。” 落户横琴三年,这里已成为国内外首个集科研、开发、应用于一体的全链条类脑智能研究机构。

  与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同一个园区的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则是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的缩影。三年前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合作区的新产业发展方向,排首位的就是高端制造产业。三年来,合作区陆续引入实际运营的集成电路企业超50家,初步形成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在美国硅谷工作了30年的江朝晖就是众多奔赴者之一,她在横琴创建的广东跃昉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春天:公司由最初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发布的两款芯片在智能计量、能源管理等领域应用广泛,预计2024年订单签署额将超过1.6亿元。

  这种加速度在合作区并不罕见,据统计,目前合作区内科研与高端制造经营主体达到1.1万家,占横琴“四新”产业的68.4%;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30家,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家。“在横琴,拥有和澳门高校合作的良好条件。” 江朝晖认为,这是横琴的一大优势。

  如今,随着多元产业矩阵不断扩展,合作区内“四新”产业已集群成势。8月26日,合作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45个签约项目涵盖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生物医药大健康、会展商贸、文化旅游、高端制造等多个领域。合作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说:“经过三年发展,横琴的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横琴的功能作用、资源优势及营商潜力显著提升。”

  新体系

  “分线”管理效果显 规则衔接制度畅

  9月5日,3款澳门中成药内地注册用研发样品成功从澳门经横琴口岸至合作区,实现了澳门中成药内地注册用研发样品成功进口的首次突破。合作区商事服务局副局长邱润华表示,此举既解决了澳门药企生产条件不足的实际困难,又有利于有机结合澳门品牌与横琴资源,助力打造“澳门药品+横琴研发+全球上市”的澳门中医药品牌工业。对此,澳门业界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横琴“新体系”已成为琴澳资源双向流动的“加速器”。

  合作区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迈出的关键一步,是今年3月1日推动的分线管理落地实施,让企业获得更大力度税惠红利。广药(珠海横琴)医药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振宇认为,合作区为企业带来的成本运营优势具有吸引力,从“二线”进入合作区的货物可以申请办理出口退税,企业能快速回流资金;在合作区加工增值30%及以上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可免征进口关税,政策优惠力度大。

  政策实施半年来,人、车、货物通行平稳有序,经“一线”横琴口岸过关人数超930万人次,进出境车辆超103万辆次,约89.2万人次澳门居民经新家园通道快速验放,3212名澳门居民经审核适用“允许携带相关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政策,共预约携带5021批特定动植物产品。“二线”通道验放出区车辆超834万辆次,93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免税进口主体资格。

  新体系的良好实践还体现在文旅融合方面。其中,“团进团出”的新政策允许团队成员在七天内通过横琴口岸多次往返;“一展两地”的运营模式增强了琴澳地区在会展活动领域的吸引力;“一节两地”催旺了横琴和澳门的旅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横琴主要景区游客量690.83万人次,同比增长33.65%;主要景区旅游收入15.23亿元,同比增长28.43%。

  新家园

  生活在横琴犹如在澳门 澳人澳企渐增长

  近日,横琴“澳门新街坊”的业主林振祺对月底新居入伙翘首以盼,这意味着27岁的他可以搬出与父母同住的澳门老宅,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林振祺从事建筑行业,去年入职横琴的公司,每天来回通勤要花1小时,横琴新家离公司仅10分钟车程。另一位业主黄成彬更早享受到了便利:他的孩子今年9月3日就读内地首所澳人子弟学校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学校就在小区楼下,教学标准和免费教育待遇对标澳门。

  “澳门新街坊”长者服务中心主任洪婉琪近来为试运营忙碌着。不久的将来,澳门长者们可在此歌舞、烹饪、游戏和开展各种课程,“长者饭堂”也在筹备中。生活在横琴犹如在澳门,其中一大体验就是“澳事琴办”。黄女士是“新澳门人”,在横琴开公司,时常要办理一些公证。得益于横琴公证处推出了一站式跨境“商事登记+公证”服务合作机制,她可以在横琴公证处代办相关公证事务,省了不少时间。去年9月,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她办理许多政务事项无需跨境回澳门,直接在横琴一程搞定。今年9月2日,在横琴的澳门居民惊喜发现: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当天启用了新款多功能自助服务机,可提供澳门特区政府11个部门近40项服务。合作区商事服务局局长吴创伟告诉记者,截至2024年7月底,中心累计接待澳门居民取号办事总计22667人次,日均提供服务101件,群众满意度高达100%。

  随着更多澳门居民在横琴安居乐业,也有越来越多澳资企业在合作区落地生根。合作区商事服务局局长吴创伟表示,截至2024年8月,合作区实有经营主体逾5.8万户,其中澳资主体6451户,较成立时增长超37%,超过同期合作区企业增速的12倍。“目前合作区澳资企业数已超过企业总数的11.39%,合作区成为全国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他说。另据合作区统计局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初步核算合作区澳资产业增加值18.81亿元,实际增长125.9%。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局长黄宇杰告诉记者,经过三年发展,合作区的生活环境日渐趋同澳门,越来越多澳门居民把横琴当成了新家园。据介绍,截至今年7月,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过1.5万人,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

  新体制

  “四共”体制新模式渐入佳境

  琴澳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从谁主导、谁管理,到人员配置、议事决策、监督评估……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面对体制的空白与挑战,合作区开启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以下简称“四共”)新体制的实践探索,三年过去,“四共”体制新模式渐入佳境。

  合作区经济发展局文旅会展商贸处处长林衍杰是澳门人,他2022年从澳门特区政府来到合作区工作,致力于将自己在澳门积累的丰富旅游管理经验引入横琴。谈及与内地同事的合作,林衍杰说:“我们在合作区建设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到很多新事物,通过积极沟通和相互理解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默契。” 他坦言,“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已成为机构内部粤澳两地工作人员的日常。

  在合作区行政事务局局长曹晋锋看来,“四共”体制不仅是合作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也是粤澳双方在决策执行、管理共享等环节全面系统性合作的制度创新。在“四共”体制下,合作区发展建设拥有了更多自主权。两批共182项广东省级行政职权调整由合作区执委会及其工作机构实施,持续为合作区放权赋能。此外,中央区域办组建国家部委支持合作区建设工作专班,通过挂职机制一线驻点协调推进合作区重要事项。三年来, “四共”体制运行日益顺畅,人才队伍的活力不断被激发。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英君、陈治家 广州日报)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