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2:07:09 来源: sp20250111
茅草抽出梃,扬起花,孩子们举在手中,在渔村街巷里边跑边喊:茅蔺开花,燕鱼到家。在村里长大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这句谚语的。我们说的燕鱼,就是人们熟知的鲅鱼。
茅草像是秦皇岛七里海的信使,我们不用去海边,看看路边草,就听到了风儿捎来的鱼群消息。茅草和我们一样有个满是乡土气息的小名,叫茅蔺。草籽落地生根,在土地上野生野长,冬去春来,一点点铺展,鹅黄,然后青葱,在日复一日中蹿高了个头儿。
村里孩子最熟悉的草,就是茅蔺。春还隐隐约约,茅蔺的草尖已经在旧年的枯黄中探头探脑。背着书包走在村路上的孩子们,盯上了这影影绰绰的绿。可前一秒看到了,一恍神,绿倏忽不见,黄铺满视野。草芽像是调皮的娃娃,阳光下亮个相,又在微凉的海风中隐藏。
不过,这哪能逃得过贪吃的眼睛和到处疯跑的脚?孩子们闪着一双双乌溜溜的眼睛,四下观望。当触碰到那些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的绿时,顷刻间视线仿佛被拴住了。他们探出拇指和食指,捏住草芽尖端,手腕适度用力,试探着一点一点地让芯子脱离束缚,徐徐升高。一拃长的茅草花芯,从根到尖,瘦瘦长长,颜色变化由嫩白到青绿再到妍红,晕染开来,仿佛一件小小的艺术品。
撕开外面严密包裹的叶片,白亮晶莹的一条嫩茸,油润软绵,放在齿间轻啮,汁水流淌。咽下去的,除了汁液,还有嚼碎的茸茸的嫩草芯。味蕾在清甜中打开。孩子们不倦地奔跑,把茅草花芯带回家,自己吃,也塞给弟弟或妹妹。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转眼,某个早上,我顶着露珠跑到野地,一下子怔住,到处已是一片浓绿,草茎抽出梃,粗实的苞里,白花盛开。春深处的穗状花朵迎着风,走向初夏。
茅蔺喷花吐蕊,长长的花穗,白而亮。那是燕鱼成群结队出征的号角。日升日落,传来海上消息。青黑身子白肚皮的燕鱼赶着潮头来了。陆地上的植物,与海上的鱼群怎么互通了消息?这份好奇,被兴奋的收获心情遮掩,我们总是忘了问为什么。我提上柳条篮子一路跑着,等在姥爷还没套好的车前,赶着去“抢纲”。吱扭扭的车轮声响起,穿过稻田,走过树林,海浪声从隐隐约约变得渐渐清晰起来。
海边,纲绳上的燕鱼还在打挺儿,我跑过去,扯住网线,捏着线头小心地左一绕右一穿,一条小手臂长的鱼掉进篮子里。还没来得及跑走,掌管撒网的大人虎着脸走过来问:“谁家孩子呀,怎么敢来择鱼?”“抢纲呢,这是抢纲!”我一点儿不怕。在海边,纲绳上捕到的鱼,可以免费拿走,等到网兜上来,便不能再下手,是要被训的。篮子里装个一条两条,便赶紧送到沙滩上的茅草垫上。大把大把茅蔺编成草垫,垫在鱼身下,这样鱼就沾不上沙了。攒得多了,便不再往海边跑,拎着鱼尾巴放进篮子,满满当当。晚上,母亲用野蒜炖鱼,我能吃两碗米饭。
如今,村里孩子仍然采茅蔺的嫩芯,仍然喊着“茅蔺开花,燕鱼到家”,只是,不再去“抢纲”了。站在海边,他们看着大人拖小网,网眼挂着燕鱼,立刻玩着笑着闹着帮忙,吵着嚷着要吃韭菜燕鱼馅饺子。
渔村的茅草,负责传递海上鱼汛消息,花苞可食可入药,叶子能拿来编蓑衣。有人说,渔村茅草由根到叶都是宝,托举着生活的美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1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