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4:22:52 来源: sp20241115
作为学校的品牌项目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02年以来,已选派532名学生奔赴11个省(自治区)、22个支教地开展支教工作。
在实践中感悟,在锻炼中成长,作为问天舱机械臂团队成员,学校机电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马博宇随团队为国铸重器。谈及科研初衷,马博宇说,随学校实践团去四川绵阳“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参观的经历对他影响至深。
“一处普通的平房,陈旧的沙发、简陋的水泥地面,难以想象这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马博宇说,参观结束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句话深深刻在他的脑海里。
回校后,马博宇投入科研实践当中。他常和团队一起吃住在实验室,终于攻克关键难题。当听到航天员刘洋赞誉“小机械臂动作精准,无需微调”时,马博宇的内心充满骄傲和自豪。
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带领学生走进发射现场、科研一线、工程现场、革命老区、田间地头,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在学思践悟中读懂哈工大、读懂中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助力学生尽早树立报国志向,是哈工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实景大思政课”的初衷。近3年,学校派遣7000余支实践团队,累计覆盖师生4万余人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报到那天,看到满校园穿着红马甲的同学,热情地上前迎接我,为我指路,一下子消除了我异地求学的紧张感。之后在‘青春的选择’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聆听到志愿者们的事迹,让我更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艾合坦木回忆。
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哈工大中心坐落其中,吸引游客前去体验打卡。担任哈工大中心学生服务队负责人期间,艾合坦木与小伙伴们一起运营,给游客讲解,邀请学校教授做科普讲座,看到小朋友们特别喜欢,他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把哈工大课堂带到全国各地去,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乡村学校,让孩子们有机会了解航天领域的科学知识。”
他的想法得到了学校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艾合坦木带头组建哈工大“满天星”科普宣讲团,前往全国21个省份的42所乡村学校,开展了55场科普宣讲。“希望通过科普宣讲,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航天强国、科技报国的种子。”他对记者说。
参加学校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献血1400毫升,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多年的社会志愿服务经历,使艾合坦木的就业意向发生改变,“现在想做对社会、国家更有助益的工作”。
引导青年学子投身社会服务,哈工大建立“长期重要项目—短期重大项目—小型日常项目”相结合的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组织1047个团支部与街道结对开展日常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4万余小时。形成了“两馆一中心”讲解、学雷锋小组、曲拥措姆(新梦)志愿服务工作室、“春蕾之家”志愿服务队、“爱心小屋”无偿献血等30多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记者 张士英)
(责编:郝孟佳、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