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3 20:33:53 来源: sp20250103
中新社 上海10月7日电 题:“东方气韵”何以“闪耀”于珠宝世界?
——专访中国当代珠宝艺术家陈世英
中新社 记者 王笈
作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珠宝艺术家之一,陈世英的珠宝创作寄情于山水,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智慧融入作品之中,在国际珠宝设计界独树一帜。
7月3日至10月7日,“千年万念: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展览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展出《悟禅知翠》《王者归来》等200余件艺术杰作,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陈世英个人艺术展。
中国当代珠宝艺术家陈世英的代表作《悟禅知翠》。 中新社 记者 张亨伟 摄“东方气韵”何以“闪耀”于世界珠宝艺术之林?东西方珠宝界如何通过“中西合璧”共谋未来?近日,陈世英在上海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
视频:【东西问】陈世英:“东方气韵”何以“闪耀”于珠宝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浓郁的东方气韵、对传统工艺的突破,在您的作品中屡见不鲜。您的代表作《悟禅知翠》也有此特点,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如何解读这件作品的“出圈”?
陈世英:“玉蝉”是我做雕刻学徒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经过40年的“修行”,终于完成了《悟禅知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蝉”和“玉”是共生的文化元素。“蝉”象征高洁与重生,又与“禅”同音,有参禅悟道之意;“玉”象征高尚的品德,有温润内敛的君子内涵。《悟禅知翠》中,蝉抱着一颗“帝王”翡翠,象征对“君子之风”抱之爱之,表示一种境界的追求。
这件作品的蝉身是绿色的,象征着平和的状态;用鸽血红宝石“点睛”,代表了世间所见一切皆是滚滚红尘。如此搭配,寓意“尘俗之事需经智慧沉淀”。
蝉身的翡翠圆珠皆用“内格榫卯嵌接法”镶嵌,切割形成榫与榫眼一样的凿枘,令圆珠无需爪脚也能紧扣蝉身。此方法是从中国明式家具工艺及叠罗汉杂技中得到的启发。
为了追求“薄如蝉翼”的视觉效果,我还钻研起翡翠切割润光专利技术。正常情况下,翡翠被切割成蝉翼一般薄时,颜色势必会淡化,因此要找出光进入翡翠的“关键角度”,通过光的加速游走,使翡翠的颜色相互辉映,“叠加”出更浓厚的绿意。
2012年,当《悟禅知翠》首次出现在法国巴黎大皇宫时,一位观展的观众问我:“这里的展商都有悠久的历史或强有力的背景,你有什么?”我立刻回答:“我有五千年!”因为我的作品表达的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底蕴。
生于斯、长于斯,我的心与神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我用现代工艺造就起作品的“骨架”,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赋予它们灵魂。
中国当代珠宝艺术家陈世英的代表作《王者归来》。 中新社 记者 张亨伟 摄中新社 记者:本次展览的“C位”作品《王者归来》已入藏上海博物馆,体现了您对“中西合璧”理念的践行。“中西合璧”缘何成为您的重要设计理念?
陈世英:《王者归来》确实是“中西合璧”的。羊脂白玉上的凤凰图腾,是用中国战国时期的玉雕工艺雕刻而成的;与羊脂白玉相邻的是西方绘画中的“繁星点点”——钻石以一种充满流动感的轨迹排布,仿若梵高画作中“旋转”的星星。
白玉温润、谦和,令人思古;钻石璀璨、绚丽,充满力量。一静一动构成对比,恰似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调和”观念。
珠宝设计师总在探索万物的不同。珠宝的“阴阳”,可以是冷与热、蓝与红、静与动、非透明与透明,也可以是玉的温润与钻石的璀璨。珠宝的“阴阳调和”,是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与力量感。穿梭于平静与活力、内敛与奔放的精神状态之间,已经成为我的创作常态。
得益于成长环境,在我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东方意蕴”与“西方光芒”的交织。20世纪70年代,我先是扎实打好了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的底子;后来游学欧洲,受到西方当代艺术不同流派的影响;直到今天,对万物的好奇心仍“催促”着我不停从跨界中获取养分,将创作推向极致。
以上种种,成就了我当下自由无羁、无问东西的珠宝艺术风格。
中新社 记者:东西方对珠宝的理解和诠释有何不同?东西方珠宝界如何通过“中西合璧”共谋未来?
陈世英:西方珠宝设计,讲究设计图纸和创作意念;而中国的珠宝工匠很多是雕刻学徒“出身”,会不停地跟物料进行沟通。
刚开始当学徒时,我经常雕刻孔雀石、翡翠等。孔雀石是不透明的,有很多纹路,雕刻时要避开一些纹路,才能达到完美的状态;而翡翠是半透明的,雕刻得太薄或太厚,都无法达到温润的状态,所以要和光“对话”。
东方玉石工艺与西方宝石工艺有很大的区别,想要将两者完美融合,珠宝设计师必须对二者都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东西方珠宝设计也呈现出不同的流行风格,比如两者对“龙”的演绎就大相径庭。
今天,东西方珠宝界对彼此的文化都很感兴趣。在西方,许多珠宝设计师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研究东方的雕刻工艺和创作理念;一些知名珠宝、手表品牌已经在尝试模仿中国吉祥图腾和十二生肖文化。在东方,也有许多珠宝设计师以希腊神话等西方题材为灵感进行创作。
对于卓越的珠宝工匠而言,应当掌握如宝石学、结构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将珠宝的精华呈现出来。对于东西方珠宝界来说,眼下不仅要“中西合璧”,还要尽可能地去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工具和技术,以解决在珠宝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此才能设计出更具内涵深度的作品,走出珠宝设计行业的未来。
中新社 记者:您对中国珠宝市场的发展有何感触?
陈世英: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香港的珠宝制造业正处于蓬勃期,是当时香港的经济支柱之一。而在中国内地,14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展览时,观众对珠宝还不太理解,觉得这不是他们所熟悉的黄金首饰或玉雕作品。
但是14年后的今天,当我在上海举办个人艺术展时,明显感受到观众对珠宝的认知增长幅度特别大。他们变得很“懂经”,甚至对作品的材料一清二楚。
我认为这与近年来国际珠宝品牌对中国市场投入大量资源有关。国内的珠宝推广活动、博物馆相关展览越来越多,使得公众对珠宝背后的文化内涵产生了兴趣,对珠宝的鉴赏能力随之快速提升。
宝石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礼物。每一颗宝石都是一个生命体,需要经历耐心细致的“对话”,才会被彻底“唤醒”,成为可穿戴的艺术品。对于创作者而言,珠宝是文化内涵的表达途径;对于收藏者而言,珠宝是生活的升华和生命的传承。(完)
受访者简介:
中国当代珠宝艺术家陈世英。 中新社 记者 张亨伟 摄陈世英(Wallace Chan),21世纪最重要的中国当代珠宝艺术家之一,史上首位获邀参展巴黎古董双年展、TEFAF欧洲艺术博览会的中国珠宝艺术家,作品被上海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永久收藏。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