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2:31:11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社 北京9月4日电 题: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用语言铺路促中非民心相通
作者 黄可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李洪峰的微信头像是一颗用非洲10种语言的谚语组成的爱心。“这是一颗非洲心——‘非洲智慧心’”,说起这颗“爱心”,李洪峰说,这就像中国所有非洲语学人的共同心愿: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对内讲好非洲故事。
2019年时,北外决定成立非洲学院,以加快发展非洲语言文化教学的步伐,匹配中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原本在北外法语学院从事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李洪峰因此被调至非洲学院。
目前,在获批建设的20个语种中,已有5个语种实现本科招生。除早年在20世纪60年代开设的斯瓦希里语专业和豪萨语专业外,其他语种都经历了从零开始、没有教师就培养教师的漫长过程。
2023年5月,资料图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李洪峰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供图)“其实我自己到非洲学院来建院,最初也想这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培养非洲语种人才?我们中国这么大,对于我们合作伙伴国家的官方语言或者重要的民族语言,必须要有人能掌握。”李洪峰说,这既是我们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中非民心相通不可或缺的桥梁。
她认为,学习非洲本土语言,才能真正理解非洲的文化底蕴、传统特色和思维方式,才能真正理解非洲的发展现状。
非洲学院成立5载,从建院时仅有7名中国教师,到现在包括外教在内的20人以上的规模。李洪峰认为,非洲学院的建设成绩是中非合作成果的一部分。
“(我们的工作)遵循文明互鉴理念,遵循全球文明倡议,我们的工作其实是非常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李洪峰日前以“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中非文明互鉴走向纵深”为题,在刚果(布)媒体发文,探讨中非文明互鉴。李洪峰说,在非洲研究方面,一批年轻学者正在积极把非洲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介绍到中国来,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李洪峰认为,无论是从中非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角度出发,还是在任何领域的合作中,互学互鉴都发挥着根基性的作用,所以深耕非洲、讲好非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非洲语种专业师生的共同愿望。
李洪峰介绍,现在除北外,全国还有多个开设非洲语言专业的高校。国内的非洲语言教学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各院校正在不断努力,夯实语言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完善非洲通识类和研讨类课程的建设,也正在努力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非洲学院非常重视对外交流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们积极参加中非青年大联欢、使馆活动、影视互动、学术互动。非洲学院组织的“非洲语言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2020年以来已举办4届,激发了一批中非大学生对中非人文交流的热情。
就业渠道方面,学生除继续深造以外,走向外交、工程建设、高校、媒体等中非合作一线领域。李洪峰说:“我们也在思考,中非合作人才市场其实需求很大,未来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需求的关系,增强他们创业创新的主动性。”
李洪峰指出,从事非洲语言文化教学和非洲研究的高校教师学者们需要不断向年轻人讲好非洲故事。“我们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对内还有一个讲好非洲故事的任务。我们要把中非合作的价值和中非文明互鉴的意义传递给年轻人。”(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