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5:47:11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网 九江1月30日电(刘力鑫 汤远欣 吴梦楠)“现在瞬时风速是9.4米每秒,换算一下就是5级风,能明显感觉到特别冷。”午夜时分,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九江桥工段鳊鱼洲检查工区班长方洋洋一边记录着手中风速仪测得的数据,一边打了个哆嗦。此刻,他正处于京港高铁鳊鱼洲长江大桥的桥面,一阵阵的寒风呼啸而来,他脚下约40米处,就是奔涌的长江。
鳊鱼洲长江大桥横跨长江,位于江西、湖北交界处,全长约3.5公里,是我国首座交叉索斜拉桥,也是京港高铁安九段的“咽喉”,还是世界上跨度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四线铁路混合箱梁斜拉桥。
图为一辆动车组列车行驶在鳊鱼洲长江大桥上。(资料图)黄钟滨 摄春运期间,成千上万的旅客乘坐高铁经过鳊鱼洲长江大桥,踏上回家的旅途。为了确保大桥和高铁安全,同时又不影响铁路运输,方洋洋和他的工友日常只能利用凌晨0时至4时大桥不通车的“天窗时间”,对大桥进行保养检修。
方洋洋告诉记者,鳊鱼洲长江大桥处在长江“风口”位置,冬季夜间最大风力有6级以上,每年春运期间对大桥开展保养检修工作,都面临着任务重气温低的考验。
图为方洋洋和工友顶着寒风行走在大桥上。 黄钟滨 摄“今年春运期间,我们要对鳊鱼洲长江大桥的368根斜拉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大桥当初设计时为满足荷载重、高铁流量大、航道宽等需求,主桥钢梁下不设承重横梁,依靠斜拉索的拉力处于悬浮状态,因此斜拉索的状态对大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方洋洋说。
测完大桥的风速,方洋洋推来的“箱子”派上了用场。“这里面装着斜拉索机器人,把它装到斜拉索上,就可以用来检查斜拉索外观,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搭档’。”方洋洋告诉记者,过去只能人工观测,费时费力,如今有了先进的机器人辅助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图为方洋洋和工友将斜拉索机器人安装到大桥斜拉索上。 黄钟滨 摄一根300米长的斜拉索,机器人检测完毕只需要10分钟。这段时间方洋洋和同事们就会站在电脑显示屏前,实时观察机器人对斜拉索360度全景扫描后传回的视频数据,分析是否存在刮伤、开裂、变形等病害。
斜拉索外观检测完毕后,方洋洋又和同事们乘“电梯”登上252米高的主塔,再沿着一层层的环形悬梯往下走,检查每一层的斜拉索锚头。江面水汽大,斜拉索锚头和螺栓极其容易生锈,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因此每根斜拉索都在直径半米左右的锚头盖保护下,被密封在黄油里。
图为方洋洋和工友搭乘升降机登上塔顶。黄钟滨 摄“这里要再加一些黄油!”有时候桥上风声太大,方洋洋和同事之间的交流不得不扯着嗓子喊。作业台空间又狭小,每层只能容纳2人配合作业,方洋洋每次都必须半蹲着,才能打开锚头盖上硬币大小的油孔,将手电筒对准孔内,仔细查看钢丝有无脱铆、缺油现象,确保斜拉索安全可靠。
凌晨4时,天窗点到了,方洋洋和同事们共检查了30个锚头,结束了这一晚的工作。坐在回工区的车上,方洋洋仍在倒排着剩余锚头的检查计划,“我们不仅是在守护大桥,更是守护千万旅客的回家路,即使风再大、天再冷,也不能影响检查进度。”(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