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0:03:50 来源: sp20241114
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合作共建的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图为柬华应用科技大学课堂。 受访单位供图
“这几天,几乎每天都有企业来学校要人。这些企业想聘请懂中文的柬埔寨学生去工作。”近日,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中方负责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南工)国际处副处长杜曾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柬埔寨,既懂中文又懂专业技能的本土人才很稀缺。”
对于近日举办开学典礼不久的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开始。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是南工与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合作共建的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学校致力于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资企业和当地企业培养既懂中文、又具备精湛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这不是南工首次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2014年以来,南工先后与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赞比亚等国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培训,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教材和教学方法,南工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出海”之路。
“我们希望加强教育与产业、行业界的合作,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享中国职教方案,助推‘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南工校长谢永华说。
将实验实训室建在企业生产线
“在中国求学的留学生都有中文基础,但柬华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99%不会说中文,专业基础也是零。让这些学生符合企业需求,是我们最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杜曾慧说。如何在柬埔寨企业和当地群众就业需求之间搭建桥梁,是她每天思考的问题。
企业最需要哪些专业人才,柬华应用科技大学能为人才培养提供什么支撑?
教随产出、校企同行。柬华应用科技大学筹建团队在进行大量调研后,决定首批开设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网络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旅游管理6个专业。参加职业本科学历教育的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中国和柬埔寨两国的学历和学位证书。
柬华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聚焦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带有浓厚产业底色。
“以新能源发电技术为例,此前,柬埔寨的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专业,但一些在柬埔寨的中资企业急需这类人才,所以我们在柬华应用科技大学特别开设了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这也是柬埔寨首个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杜曾慧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是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联合制定的,实验实训设备由企业提供,实验实训课程由企业导师来上。”
柬华应用科技大学的实验实训室几乎都建在企业的生产线上。南工副校长孙雁飞透露,目前,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与多家中资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6个实验实训室,服务专业建设与教学。
“学生跟随企业导师实习,可以提前适应企业文化,了解工作内容,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和时间。”南工国际处处长何正英说。
南工党委书记吴学敏表示,柬华应用科技大学从筹建到成功落地开花,汇聚了中柬各方的辛勤努力。2024年为“中柬人文交流年”,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资企业和柬埔寨经济社会对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趋旺盛。南工将多措并举,确保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校将持续优化专业、夯实课程、丰富教材、培养师资和强化实训,为同学们提供中国职业教育的“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和金基地”。
开发首套“中文+专业技能”系列教材
“中文+职业技能”是南工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走出去”的重要一环。
“职业教育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不足、生源不稳定、无适用的配套教学资源等问题。”何正英说,以教材为例,如何将语言和专业学科进行分级与融合,是编写教材的关键。而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职业技能教材,应更侧重实操性。
自2021年起,南工开始研发全国首套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文+职业技能”系列教材。“我们面对的是中文零基础学生,为了让学生用中文学习专业课,南工研发了这套既具专业性,又简单易学的教材。”“中文+职业技能”系列教材总主编谢永华说。
“当时南工教材编写团队中的语言编写组和专业编写组为确定教材定位、编写理念、编写内容和编写体例,开了上百场研讨会,终于推出这套教材。”杜曾慧至今仍清晰记得这套教材编撰的不易。她介绍道,为了让学生既掌握中文,又迅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容,南工在教材中打造了一个个工作场景,把工作分解成多个任务,并用图片、视频帮助学生学习中文词汇、掌握专业技能。
经过两年的编写,2022年,南工完成了物流管理、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18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每个专业均包含初级、中级、高级教材3册,每册各对应一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包括10个主要工作场景或任务。
“以物流管理为例,初级教材对应的岗位是物流员。我们将物流员的工作分为10个典型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分别是认识仓库、仓储概貌、验收入库等。教材在解释一些操作术语,例如‘出库’时,会通过3D视频让学生理解出库的操作步骤,而不是解释出库的定义。”杜曾慧介绍,学完初级教材后,学生就具备一名物流员所需的基础能力。初级、中级、高级教材学完,学生可以掌握1000个中文专业词汇和至少500句岗位相关的中文职场工作用语。
与传统教材不同,“中文+职业技能”系列教材是一套“立体声教材”。除了课本,南工教材编写团队还配套制作了810个教学视频、190个PPT、80节课程示范课、1个交互式虚拟实验实训室和10门线上课程和直播课程。目前,已有上万人通过直播课学习这些教材。
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教学标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南工在探索职业教育“出海”的同时,也用“中国标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职教体系建设。
2019年,国内13所高职院校协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在海外设立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南工作为这13所院校之一,承担机电学院的建设任务,并负责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组建工作。
南工团队首先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标准。“此前,赞比亚全国高校没有机电一体化专业。同时,赞比亚的考试体系是‘考教分离’,即各个高校的期末考试由赞方教育部根据各专业教学标准统一命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专业标准时,既要符合赞比亚的国情,又要具备可操作性。”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负责人、南工教授吴元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那段时间,他们深入赞比亚的中资企业调研,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的操作技能,分析当地岗位需求情况及技能要求。同时,他们也走访了赞比亚的高中、大学,了解学生们的知识积累水平。
“与国内不同,为赞比亚制定的教学标准,必须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授课方式,包括教师使用什么教具、学生使用什么参考书、实训设备的大致参数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制定的教学标准可以在赞比亚全国推广。”吴元徽说。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团队几易其稿,最终制定了一份包含3年3600多学时、长达26万多英文字符的教学标准。
功夫不负有心人,南工开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英文教学标准,最终获得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局的批准,成为赞比亚国家教学标准。“这是我国开发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首次进入主权国家国民教育体系。”谢永华说。
在共享自身职教资源和经验的同时,南工也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师资培训。目前,南工已建成境外“中文+职业技能”师资库,多次举办“中文+职业技能”师资培训,先后对来自乌干达、尼日利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老挝等国的共计3000多名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南工还组织了国内41所职业院校近200名教师参加《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培训。
在谢永华看来,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我们希望通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享中国职教经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人文交流,推动全球职教界和产业界深度合作。”谢永华说。
(记者 金 凤)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