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关键一役”的制胜密码

发布时间:2024-11-26 06:50:43 来源: sp20241126

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他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役,也是关键一役。让我们一起探寻这场伟大的胜利是如何铸就的?

北京、天津,这两座雄踞华北的城市,在70多年前共同经历了一场著名的战役。

1948年11月29日,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胜利发展之际,为了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的主力部队牵制在华北就地歼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

此时,我军在解放战争各个方向上都取得了辉煌战果。特别是在辽沈战役胜利后,解放军总兵力已达300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超过对手。

 △平津战役纪念馆。(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平津战役纪念馆。(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

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

大清河是河北安新县通往天津杨柳青的水上通道,也是军需物资运往天津前线的要道。平津战役期间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封冻,冀中区组织了4万多人的破冰队,顶风冒雪,昼夜不停,硬是用木榔头、凌枪等简单工具将长达130多公里的冰河砸开,使大清河水上运输畅通无阻,保证了部队的粮弹急需。

△冀中人民在大清河上破冰运输用的木榔头。(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冀中人民在大清河上破冰运输用的木榔头。(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平津战役中还有一支著名的“万人担架团”。这是中共遵化县委动员各方面力量,组成的9500多人的担架团。他们冒着严寒、顶着炮火,舍生忘死,及时抢救和转运了大批伤员,运粮修路、打扫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平津战役。

习近平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平津战役期间,共投入支前民工150多万人,比参战兵力多出50多万人,相当于3名民工支援2名战士。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成为百万大军的坚强后盾,彰显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

画出最大同心圆

为保护北平、天津,使两座城市免遭战火破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通过各种渠道,始终力争和平谈判。

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是一名中共党员,她接受党组织委派,在傅作义身边工作,促动傅作义早下起义决心。傅作义的老师兼密友刘后同时任华北“剿总”总参议,他接受中共地下党邀请,对傅作义反复进行政治说服。

傅作义在战与和之间左右摇摆、一再拖延。我军决定“以打促谈、边打边谈”。

从1948年12月起,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克新保安和张家口,随后对天津发起总攻,仅用29个小时就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

傅作义所在的北平成为一座孤城,他再无讨价还价的筹码,不得不全部接受了人民解放军的谈判条件,率部接受改编。古都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北平方式”,为之后解放其他城市提供了范本。

△北平城门钥匙。(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北平城门钥匙。(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平津战役是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巧妙结合的杰作,处处渗透着“统一战线”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要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平津战役历时64天,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精锐军事力量丧失殆尽,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

主笔丨侯艳

记者丨潘毅

视觉丨陈括

(责编:赵光霞、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