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4:38:43 来源: sp20241127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如何推动电动汽车与绿色能源实现协同发展,实现电动汽车与能源融合是行业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电动汽车与能源融合涵盖汽车、能源、信息、交通等不同领域。充电基础设施最初只是为电动汽车提供补能的设备,但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需求增多,城市配电网负荷不断增加,将引导用户充电由无序转为有序,由此诞生了光储充换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它将汽车、电池、交通、信息、电力系统等多个领域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近日,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建设电动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新生态,需要各相关产学研企在国家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加强技术领域协同创新,加快标准统一,加大试点示范力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侯福深表示,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分别是全球汽车产业和能源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逐步成为带动经济社会低碳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而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转型,能源革命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融合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汽车正在逐步向移动分布式的储能单元转型,将对提高电网调峰调频能力、强化应急响应能力、消纳可再生能源等发挥重要的作用,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另一方面,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也加快了我们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绿色低碳的水平。”侯福深说。
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贾利民表示,能源与交通作为社会经济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具有集大成者特征的科技和产业领域,亟需重大变革以引领和塑造经济发展模式。
“新能源、信息及材料等使能技术与交通系统的融合发展,交通过程联程化、载运装备多栖化、基础设施综合化,是推进我国交通绿色化、智能化、协同化、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路径。”贾利民表示。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震坡表示,目前低碳发展任务加剧,特别是交通碳减排任重道远,主要挑战包括:城市化和道路拥堵、汽车保有量仍在快速增长、重卡等高排放交通工具新能源替代缓慢、充换电等基础配套设施不足、交通运输系统网络衔接性不足、移动运输装备使用端碳排放核算困难等,碳排放强度将成为产品的重要评价指标。
王震坡认为,载运装备电动化、新能源化、车网协同将引领技术变革与创新,建立应用侧的激励与补贴政策是交通“双碳”战略的有效发展途径,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碳核算平台,建立运行数据驱动的精准碳交易与补贴政策,是道路交通“碳中和”的中国技术方案。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需要解决高速/省国干道等公路平日充电利用率低、节假日无法满足充电需求的矛盾;需解决公共充电桩整体不足、布局不均衡、设施整体利用率低、找桩难的突出问题;需解决充电设施进小区难的问题等。
“随着充电桩规模增长的进一步提速,行业组织和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将发挥引领作用推进行业规范发展,新技术新模式将不断涌现,推进充电设施不断发展。”仝宗旗说。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波表示,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超充车型加速上市,并向低端车渗透,但当前充电桩不支持超充,用户充电依然焦虑。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凌和平认为,当前,全域的、巨大体量的新能源汽车,充足的电池循环寿命和容量,80%的车辆停驶时间,广泛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车网互动提供了基础。
(责编:王连香、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