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1:59:03 来源: sp20241109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文化建设和阅读推广的重视。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11年间,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最初的“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到今年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个中转变,意义深远。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的传统。翻阅中国浩瀚如海的典籍,可发现围绕“阅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诸如师旷劝学、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2500多年前,孔子就曾给儿子开列必读书目,告诉他“不学诗(《诗经》),无以言”“不学礼(《礼记》),无以立”。自幼博览群书的苏轼,以“读书万卷始通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千古名句,点燃一代代中国人的阅读热情。黄庭坚提出的“读书种子论”,至今还警示着我们,读书这颗“种子”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和民族来说都不可断绝。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已从古代“读书人”的事情,变成了所有人的事情,不分职业、性别、年龄。全民阅读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全民”的价值导向,而要覆盖“全民”,不断“走实走深”,让更多民众从阅读中受益,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年来,中国逐步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和服务,确保每个人都有书可读,想读的时候都可以找得到地方。各地纷纷通过加强图书馆、书店、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阅读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手段,提升运维效能,建成了覆盖村(社区)、企业、市场主体等载体多元、形态丰富的阅读设施体系,为喜欢阅读的人提供“充电储能”的地方。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不仅要关注阅读的数量,更要关注阅读的质量。要从原来的泛泛而读、打发时间的消遣,引导人们甄别精华与糟粕,主动选择那些有益身心健康、能够启迪智慧、提升学识素养的高质量的阅读内容,让阅读成为一个个知识的课堂、一场场心灵的旅行、一次次智慧的碰撞。这些年,各地创新推出“互联网+”“书香音乐节”等契合时代发展、符合年轻人习惯的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让人们感受阅读的魅力与力量,由内而外激发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助推阅读成为“悦读”,甚至与衣食住行一样,成为每个人的日常。
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化全面阅读的跨越,是对精神世界丰盈的向往与追求的一种折射。发展讲究可持续,阅读也如是。如何保持阅读的“全民性”,让阅读成为民众的行动自觉,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饶,让越来越多青少年在阅读中找到人生方向、越来越多成年人在阅读中提升自我修养,是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题中之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将愈发浓厚。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