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0:36:53 来源: sp20241122
在河北邯郸,
有一座县城历史上曾被称为“北京”,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
出现了十九回之多,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雪中的大名府。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河北有着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其文化繁衍源远流长。
今天,小新要给大家介绍的是
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名。
俗话说,
一部《水浒》传天下,
世人皆知大名府。
你可能已经久闻“大名”了。
《水浒传》中,
大名府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涉及或提到大名府的
有十九回之多,四万多字。
“玉麒麟”卢俊义、“青面兽”杨志、
“急先锋”索超、“铁臂膊”蔡福等
大家熟悉的梁山好汉都和大名府有故事。
明清大名府古城墙。 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如此高的提及率,
可见大名府当时作为北宋陪都“北京”的重要地位。
《水浒传》中这样描绘大名府:
“城高且地险,堑阔且濠深”;
“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
“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明清大名府古城墙夜景。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大名府在哪里呢?
今河北省大名县城东北大街镇一带。
大名县地理位置特殊,
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
在历史上曾两为国都、七为陪都、
十一次为省级治所、十四次为地市级治所。
北宋北京大名府故城建于公元360年,
水毁于公元1401年,
当时漳河、卫河齐发大水,
水位高于城墙,淤泥一丈多深,
整座城池毁于洪水中。
考古队员在清理发掘大名府故城遗址现场。 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2006年,
大名府故城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是一次性水毁,
大名府故城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
大都在地下保存完好。
今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
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
大名府故城遗址主体墙西壁正视图。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 考古人员正在测量出土陶器。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
如果你想进一步触摸历史的脉络,
一定要参观故城遗址内的大名石刻博物馆。
石刻博物馆馆内主体建筑弘敬阁,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总高度45米,明5层、暗7层,宋代风格仿古建筑。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 游客驻足流连于石刻博物馆。 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这是一座北方园林风格
仿宋式建筑专题石刻艺术博物馆,
藏有中国目前最大古碑“五礼记碑”
中国最大古碑——何进滔德政碑(五礼记碑)。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被誉为“天下第一墓志”的何弘敬墓志铭
开中国碑刻行书先河的“马文操神道碑”
何弘敬墓志铭,1973年11月出土于大名县“万堤古墓群”,形制巨大,志石正面楷书59行满行63字,共计3336字,享有“天下第一墓志”之称。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朱熹写经碑”
明嘉靖陈皇后家族谕祭碑刻等
弥足珍贵的石刻,
碑刻时间跨度千余年。
石刻博物馆西区,为现代书法名家碑刻展示区、历代帝王书法碑刻展示区和历届书协主席作品碑刻展示区。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大名府故城遗址位于大名县大街镇,
“大街”之名源于当时有通衢大道,
“一代歌后”邓丽君的故乡邓台村也在这个镇。
丽君小镇一角。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这座只有几百口人的村庄,
原名“邓堂”,
后因村子形如台状,改称“邓台”。
当年,它处于宋朝陪都近郊,
背靠漳河右堤,前临漳南排水渠,
村子周围遍植柳树,平添了三分灵气。
在丽君小镇,八方游客络绎不绝,纷纷拍照留影。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刚到村口,
邓丽君的头像就映入眼帘,
旁边书写着“丽君小镇”“邓台”的字样。
邓台村村口,邓丽君的头像映入眼帘。大名县宣传部 供图沿着村中央的青石板路行走,
每走几步地面就会出现一个乐符,
空气中飘荡着邓丽君悠扬的歌声。
行至邓台村主街道中段路北,
是一个干净整洁、占地1500平方米的广场
——丽君文化广场。
广场东侧就是邓丽君祖居老宅。
丽君小镇旅游景点指示牌。 大名县宣传部 供图 丽君文化广场东侧,就是邓氏祖居老宅。 大名县宣传部 供图老宅中摆放着一些旧时的生活物什,
还有邓氏家谱、邓台村介绍、
邓家人的照片、文字等。
邓氏祖居老宅。 大名县宣传部供图老宅院子中还有两棵同根树,
让人自然地联想起海峡两岸的邓家人。
更让人称奇的是,
老宅背后有一个“日月潭”,形状宛如日月。
这是邓家老宅的内院——东院。 大名县宣传部供图作为河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大名最不缺的就是文化。
千里运河,迤逦穿行。
循着大运河河北段一路北上,
大名县便是起点。
大运河大名段历史悠久,
发端于三国时期的白沟,
兴盛于隋唐时期的永济渠,
渐衰于明清以后的卫河,
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
河道水量大减,近乎荒废。
明清大名府古城即今大名县城。明建文三年(1401年),宋代大名府城圮于洪水后,明都指挥使吴宬于卫河北岸艾家口重筑大名府城,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大运河造就了大名县的两座古城,
北宋时期的大名府故城和明清古城。
明代大名府城池呈正方形,周长九里十八步。
明代大名府城墙基本呈正方形,周长九里十八步,城墙高三丈五尺,宽两丈五尺。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 明代大名府城墙基本呈正方形,周长九里十八步,城墙高三丈五尺,宽两丈五尺。 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登上古城北门城楼,
翘脊飞檐,
“大名府”三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周长4.5公里的城墙绵延开来,
将古城区的四大街、八小街、
七十二条小巷(胡同)囊括其中。
明清大名府古城北城门。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 明清大名府古城墙夜景。 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近年来,
大名县以城墙文化、非遗文化为核心,
进行文化延展及资源重塑,
形成“墙里墙外”城墙艺术和
“草编中华”非遗文化两大IP品牌。
大名草编非遗传承人王群英正在编制作品。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 草编和服装设计元素的结合。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 闻名遐迩的草编京剧脸谱系列。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同时融入大名特有的
历史遗存、民俗文化、特色饮食,
通过创新演绎打造旅游核心产品,
构建大名古城“城里、城外”旅游的两极。
图为大名“二五八”传统名吃之一——二毛烧鸡。 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 图为大名“二五八”传统名吃之一——郭八火烧。 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 图为大名“二五八”传统名吃之一——五百居香肠。大名县委宣传部 供图AI也去了趟大名
来看看AI眼中的大名
漫漫千年史,
悠悠一座城。
大名欢迎您!
作者:李玉素 陈林 王天译
视觉:倪雯冰
制图:中新AI实验室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