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0:16:06 来源: sp20241118
2023年,福建省经济总量达5.4万亿元、居全国第八,人均GDP达13万元、居全国第四;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8个,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全国第四;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森林覆盖率为65.12%,连续45年居全国首位……
“福建有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在4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表示,福建将坚定不移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支持民营经济蓬勃生长发展壮大
“晋江的土地面积仅占福建全省的二百分之一,却创造了全省十六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成为驰名中外的品牌之都。”赵龙以晋江为例,讲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福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赵龙表示,福建今天的发展和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前途和希望也要依靠改革开放。未来,福建将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绿色资源转化路径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散发更多活力;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海外侨胞来闽投资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促进更多资源要素汇聚福建。
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宁宁介绍,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约70%的经济总量、7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
2023年,福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在福建这片沃土上蓬勃生长、发展壮大。郭宁宁介绍,福建支持民营企业坚守实业、坚守主业不松劲,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坚持民营企业在哪里,政务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汇聚共享全省政务大数据,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平等竞争,高效获取各类要素资源,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权益,增强民营企业内生动力,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乡村振兴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
2023年,福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居全国第六位。郭宁宁介绍,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乡村“五大振兴”,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从今年开始,福建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省持续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每年计划统筹资金26亿元,5年建成1000个以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全省1万多个乡村全面提升。
“十四五”期间,福建建设了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福建“福农优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名声越来越响。郭宁宁表示,下一步,福建将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是福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郭宁宁介绍,福建坚持“农村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今年年初,福建全面启动新一轮村庄分类工作,接下来,将制定乡村建设导则,推进乡村景观“微改造、精提升”,抓好美丽庭院、美丽微景观、美丽小公园、美丽田园、美丽休闲旅游点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宜游品质。
在福建,村民在基层就能就近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赵龙介绍,近年来,福建为县乡村补充和培训了7000多名基层医务人员,还将持续强化省市三级医院与25个相对薄弱的县(市、区)医院“手拉手”结对。同时,深化落实卫技人员职称晋升前下基层服务等政策,让小医院有更多的好医生、好设施,努力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
守护好福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全省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5%,PM2.5浓度仅为每立方米20微克;全省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9%,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88.7%……一组组数据反映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赵龙介绍,福建将发挥在清洁能源、绿色产业上的优势,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新型储能等产业,壮大绿色服务业,打造节约、循环、绿色低碳的供应链。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63%,这是福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优势,赵龙表示,福建将尽快实现全省的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守护好福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赵龙说,下一步,福建将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并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等生活方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持续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和美丽园区”,持续加强闽江和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建好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本报记者 殷泽昊 高建进 冯家照)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