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4:19:20 来源: sp20241115
无线通信与感知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何,当前面临哪些挑战,又将有哪些使用场景?4月16日至18日,备受瞩目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举行。在16日的“无线通感融合”分论坛中,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无线通感融合技术,谈前景、话未来。
将为各行各业带来创新机遇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表示,移动通信将推动构建普惠智能的人类社会,满足智能交通、通感互联、全息交互、元宇宙等6G新场景的需求。通信感知融合,将成为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的发展态势。
“国际电联已将通信与感知融合列为面向6G的主要场景之一。这充分说明通感融合在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和地位,要求其在具备通信能力的同时,提供全域高精度感知能力。”尹浩说,比如在智能交通场景中,无人车和无人机不仅需要强大的通信服务,还要有完善的监控服务系统。这需要建立全域全天候感知系统。单独建立的雷达等感知系统成本高、部署难,而借助移动信息网络优势,让规模部署的基站具备感知功能,就可以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监测跟踪等功能。
尹浩也坦言,无线通感融合技术仍需依据场景持续提高感知的准确性、精度和效率,甚至解决随之而来的算力挑战,才能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未来网络实现通感融合仍面临挑战
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作为5G-A的重要新增能力和创新方向之一,通感一体化技术备受关注。这项技术通过集成通信基站、卫星通信和定位、无人机等关键基础设施,构建起一个协同的网络系统,为用户提供无缝通信和高精度感知服务。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认为,实现感知与通信的融合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方面,通信与感知源于两套完全不同的技术体系。在有限资源下,通信技术追求更高的承载效率,而感知追求更高的探测精度。两者资源竞争,能力此消彼长,如何实现两者最佳折中是贯穿通感融合系统设计的重要命题。另一方面,通感能力、网络效率、网络质量形成了三角冲突。在移动通信领域,任何一项技术的价值最终都要靠网络来检验,通信与感知两大技术亦是如此。
如何破解通感融合设计和三角冲突,实现未来网络的通感一体?王晓云介绍,中国移动提出网络化通感一体技术方案,通过三角均衡的理念,进行全局最优的系统创新。
低空经济场景或将抢占先机
展望未来,通感融合技术将展现出哪些“杀手级”应用场景?哪些最先商用?
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表示,要预测未来场景,首先需要明确管制规则。例如在低空经济场景下,政府的监管措施待明确;未来商业模式中不同玩家的分工也要进一步划分,例如谁来建网络、谁来建平台、谁来管数据、谁来用数据等。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通信和感知网络的支撑。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IMT-2030推进组组长王志勤表示,低空通感一体化网络在技术和市场需求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除了低空经济,我们也在关注航道监管、无人机监测等,但哪一个能成为未来大面积应用的场景,还要走一步看一步。”刘光毅说。
vivo通信研究院预研总监姜大洁认为,通感一体化将在贴近民生的领域大力发展,比如,对重点人群的跌倒监测、呼吸心跳频率监测等领域,都将构成通感一体化生态链。(记者金凤)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