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1:21:28 来源: sp20241122
嫦娥六号探测器是在5月3日17点27分,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自此开启了历时53天的探月之旅。
在经历了约5天地月转移轨道飞行,5月8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6月2日6点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了持续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
不断“转移” 最终将月球样品送回地球
月球样品后续将从嫦娥六号上升器转移到轨返组合体的返回器中,不过这可不是月球样品的第一次转移。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都要经过怎样的“转移”传递?在转移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样品会封装在一个像罐子一样的封装容器中,通过不断地转移最后送到地球。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 王琼:首先是密封封装的过程,这个密封封装容器是位于上升器的顶部,这是第一个转移过程。
第二个转移过程也就是上升器从月面起飞到达轨道和轨返组合体进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同时把这个样品容器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过程。
第三个过程就是轨返组合体进行月地转移到达地球附近的时候,返回器要再入大气层,最后着陆在地面。
第四步就是搜救人员完成返回器的搜索回收,把样品容器取出来,进入月球样品实验室,完成样品的采集之旅和回收之旅。
王琼告诉记者,整个样品返回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月背样品不受地球环境的影响。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 王琼:对它的密封度是非常严格的,也就是为了保证在月球表面的真空环境下采集的样品不会受到地球大气的污染。我们拿回来之后也要在充氮的环境下打开样品容器,就是不希望有地球大气对样品的污染。
月球采的“土”究竟长啥样?
嫦娥六号任务已过半,采集来的月壤正等待交会对接,转移运送,那月壤到底长什么样呢?此前,嫦娥五号已经成功取回了月壤,总台记者也对存放月壤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样品实验室进行了探访,一起去看一看真实的月壤是什么样的。
总台央视记者 任梅梅:嫦娥五号从月球上取回了1731克样品,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解封工作,解封之后的样品进入到了分发和研究的阶段。
专家告诉记者,嫦娥五号样品有的是从月球表面铲取方式获得,有的是通过钻取方式获得。铲取的样品为我们提供了月球最表层土壤的信息,而钻取的样品则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研究月球不同层位的立体信息,揭示月球的演化历史。
嫦娥六号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 周琴:铲取获得的样品,不光细,而且颜色非常深,是因为月球表面长时间遭受了一些太空风化作用,经历了多次撞击事件的影响,反复破碎、撞击冲击作用使得这些岩石的粒度变得非常细,它的平均粒径大概只有50微米左右,跟面粉粒度粗细差不多相当。
而在这些细如粉末的月壤里,工作人员仍然细心地发现了不少微小的岩石颗粒,他们已经把这些颗粒挑拣了出来,以便科学家根据自己的科研需求,来选择申请粉末样品还是岩屑颗粒样品。
嫦娥六号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 周琴:差不多大于一个毫米的岩屑颗粒都挑出来了。当时在嫦娥五号铲取样品里面发现的最大的一个岩屑,大概有1.5厘米,差不多大拇指甲盖这么大。从肉眼上就可以看到,应该是目前获得的最年轻的月海玄武岩的岩石类型。它是非常珍贵的,能够展开更丰富、更全面的综合研究。(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