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5:25:19 来源: sp20241216
“我是社区的党委副书记、社区民警,当您需要预约办事、政策咨询、危难求助、防范建议、线索举报时,请及时扫描我的照片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走进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北商业巷社区,办公楼外墙挂着的“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警民联系牌非常醒目,上面的服务承诺让人心头一阵暖意。
警民联系牌上有王刚的联系方式,还有一张他的三维码照片,《法治日报》记者拿出手机扫描,出现了“民警详情”界面,包括“请您留言”和“线索举报”两个模块。此外,警民联系牌上还有17个三维码,群众线上可以办理犬证、居住证,迁入迁出、注销户口等。
城西公安分局胜利路派出所是第三批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确保服务不缺位,胜利路派出所率先推行“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工作模式。
2020年7月,青海首位“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王刚走马上任。之后,这一工作模式在全市得到推广。
在社区办公楼二楼的警务室,记者见到王刚,个头不高、脸型方正、双眼有神,此时他刚走访回来。“除了在派出所值班,我都会来社区上班。”王刚每天一上班就到社区走访,这些年来雷打不动。
“这种警民联系牌随处可见,群众动动手指,就能联系到我。”说起“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这一创新举措,王刚坦言,“以前是‘两张皮’,和社区沟通有时并不顺畅,但现在我们是一家人,能更好开展社区治理了。”
和群众打成一片并非易事,王刚的“秘诀”是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怎么让群众满意,我就怎么做。”
如今,王刚80%的时间都是在辖区转悠,为民服务、排查隐患、化解纠纷。此外,王刚还有“小创新”,比如“上班族”没有时间领取居住证、犬证、身份证,他就牺牲休息时间,不定期晚上上门送证,“既方便了群众,也拉近了警民关系,大家有问题也向我反映”。
对王刚的辛勤付出,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对他越来越信任,这让王刚干劲更足。这家房屋漏水了,那家老人没人照顾了,还有小区水管爆裂了等,王刚都会尽力解决,用他的话说,“什么事都要管!”
在王刚的努力下,北商业巷社区报警率下降75%,治安、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90%。
如今,这一经验推广到了街道层面。去年4月,胜利路派出所所长马城任胜利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基层治理更加得心应手。”马城说。
立足于“派出所主防”,近年来,胜利路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加强源头治理,最大限度预防减少案事件的发生。“辖区4个社区不仅有‘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还全部配备了辅警,警力下沉看似‘削弱’了办案力量,实际上是将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减少了派出所的工作压力。”算算这笔“账”,马城认为值。
如何做到平安不出事?答案是打造“一个党建联盟中心,多个基层治理集群”的“1+N”党建联盟。马城告诉记者,胜利路派出所管辖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万余人,有单位131个、生活小区62个、沿街铺面1100余个,人民公园、新宁路长途汽车站等坐落其中,治安形势较为复杂,“比如,人民公园一年人流量500多万,以前扒窃案件时有发生,汽车站容易发生纠纷,黑车非法营运也普遍”。
“为此,我们构建站(车站)所联盟、商(重点商业场所)所联盟、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队)所联盟等5个联盟,整合服务管理力量,提升了打击防范效能,人民公园扒窃案件大幅下降,汽车站黑车问题得到彻底整治。”马城说。
为实现矛盾不上交,胜利路派出所成立由民辅警、律师、社区调解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成立以来已化解纠纷600余起,而且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调解成效日益显现。
正如胜利路派出所,西宁市公安局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载体,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主线,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融合多元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截至目前,创建部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两个,省级3个,市级23个。
记者手记
无论是“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打造党建联盟,还是成立治安纠纷调委会,最终目的都是预防减少案事件的发生,从而实现“警源治理”。
人民公安为人民。民辅警把人民放在心上,听民声诉求、应民生所盼,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王刚是其中的代表。
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胜利路派出所实至名归。(法治日报记者 徐鹏)
(责编:代晓灵、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