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优质实验课应该是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4-11-09 15:10:20 来源: sp20241109

原标题:一堂优质实验课应该是什么样

   实验课作为一种突出实践、注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形式,在科学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所在。一线中小学教师应在充分理解《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年版)》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上好每一堂实验课,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创新人才成长厚植沃土。

   在实验课中,学生可通过操作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以实验结果验证理论知识。然而,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传授层面,并不足以成就一堂优质的实验课。优质的实验课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科学思维方式。

   笔者以为,一堂优质的实验课应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帮助学生搭建系统性思维框架。实验课应通过合理设计实验,为学生构建感性认知、理性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学习渠道。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真实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可延展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系统性思维的养成。同时,课程设计应包含启发性学科工具包,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建立整合知识、分工合作的系统性思维方式。此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科学完善的实验设计方案,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启发,完善研究过程,促进成果凝练。

   第二,开展跨学科实验教学,打破教科书式机械操作的传统范式。许多实验的结果成因较为复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仅开展单一知识点的验证性实验,通常难以帮助学生构建概念体系或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跨学科教学则是超越传统学科界限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验课设置方面,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科内容,介绍一些延伸领域及其相关应用,设计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开放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学科交叉学习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在实验中大胆创新,将关注点从简单的实验结果迁移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第三,延展学习链条,科教融汇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以实验教学为抓手,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维度打造全链条科教融汇的协同育人生态。实验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预习,熟知实验流程与预期结果,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课中,学生应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验证,对遇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质疑和讨论;课后,学生应深度反思实际操作流程及结果,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与应用场景等。同时,学校还可依托区域科创资源优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紧密对接大学、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等多元主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大科学教育新生态,探索形成与科学教育配套的政策保障、改革发展和效果评价机制,进一步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为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实验课程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上好一堂实验课,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主体协同发力,构建实验课创新发展空间。

   作为实验教学活动主体,学校应积极塑造平等、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优化丰富、多样、可选择的实验供给,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场地,配齐专业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做好实验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探索区域科创资源与学校实验教学的融合路径,实现“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实验学习进展,树立“育人比育分更重要”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家庭学习氛围。科技场馆与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是实验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撑,应积极为学校实验课提供实践场域、专业人员等,保障实验教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此外,应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制定中小学实验教学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对学校实验教学的督导评估。

   (作者:常晟,系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副校长)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