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2:54:47 来源: sp20241228
中新网 成都9月18日电 (记者 刘忠俊)9月18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四川省消委会”)向社会公布了《网络消费者知情权保护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相关情况,报告显示,在网络上购买商品和服务中,超五成的受访者反映遭遇过“图片款型与标价不符”以及“产品功能被虚构或夸大”等情况。
据了解,为了解当前网络消费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现状,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四川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于2024年7月15日-26日组织开展了网络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现状消费调查。调查采取线上问卷方式开展,重点了解有网上消费经历的四川消费者,此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411份。
调查显示,经历过网络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中,56.31%的受访者遭遇过“图文展示虚假宣传”情况,46.34%的受访者遇到过“刷单炒信”情况,39.64%的受访者遇到过“大数据杀熟”情况,31.2%的受访者遭受过“低价诱导反复收费”情况。
受访者认为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和内容社区电商等新兴电商形态的刷单炒信现象尤为突出,评价时间集中、内容相似、好评过多、内容夸张、内容空洞是“刷单炒信”的主要体现。虚假宣传、虚假卖单、虚假价格、虚假评价行为,误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损害消费者消费体验,破坏网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对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暴露电商行业在信息真实性方面仍存在监管漏洞。
《调查报告》称,49.28%的受访者“在多次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后,价格逐渐上涨”,45.1%的受访者在“取消或延迟购买后,再次查看时商品价格发生变化”,35.79%的受访者遇到“同一时间不同用户在同一商家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同”。在外卖、在线旅游、在线购物等消费者高频次消费的平台,“大数据杀熟”现象较为频繁。同时,低价诱导与反复收费问题也不容忽视。
超四成受访者在购物和金融类APP遇到过用户协议必须点击“确定”才能使用APP、且“确认”前无法预览“用户协议”现象,“晦涩难懂”“字体小阅读难”与“协议位置不显著,未明确提示”是“用户协议”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用户在不了解详情的情况下就成为服务提供商不合理条款的受害者。平台或商家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收集”最多的是“通话记录/通讯录/短信”“身份证号”和“手机号”,而“金融”和“视频”类平台被指“收集个人信息”最为普遍。
超过45%受访者在订阅服务时不知道存在“自动续费选项”,自动续费选项存在“被默认勾选且字体很小”“位置隐蔽”、甚至部分用户对此毫不知情等问题,在“未收到任何提醒”时被扣费。“必须通过人工客服电话才能取消”“取消流程复杂,需经过多个步骤”“无法取消或设置了取消条件”等“取消自动续费”最困难的情形。此外,还有自动跳转不明第三方网页的信息告知存在明显不足。
四川省消委会建议,完善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加大政府监管与执法力度,优化维权流程与机制,强化平台责任与自律,加强消费者权益教育与保护。(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