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基础设施 方便农民生产生活(金台视线)

发布时间:2024-12-15 14:42:37 来源: sp20241215

  农村道路限高限宽应规范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各地农村基本都修通了水泥路或柏油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避免重载卡车等大型车辆碾压,很多乡镇和农村的公路都设置了限高杆、限宽墩。这些限高限宽设施对农村公路起到了保护作用,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

  在今年收瓜季,某乡村成片的西瓜地地头不见了收瓜车的影子。有瓜农说,往年这个时候,每天停在地头的外地客商的收瓜大卡车就有好几辆。但今年同样好吃不贵的西瓜,客商们为啥都不来收了呢?村民了解发现,在该村通往高速公路入口的必经之路上,安装了限高杆和限宽墩。限高杆只允许3米以下的车辆进出,而收瓜车高度一般都高于3米,根本无法通行。

  在限高杆旁还贴有公示,说建限高杆的目的是加强对农村公路的保护,遏制非法超限运输。但现在限高杆却把收瓜车挡在外边,影响了西瓜销售,让瓜农苦不堪言。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明确规定,车行通道的净高,通行拖拉机时不小于2.70米,通行农用汽车时不小于3.20米。一些乡镇或农村私自设置的限高杆或限宽墩,并不符合道路交通的技术规范。有些地方甚至不允许2.4米以上的大车通行。

  不止收瓜车,拉麦秆的货车、大型收割机、大型播种机等都可能因限高或限宽难以通行,严重影响农作物种植或者养殖产业。此外,有的限高限宽设施还影响消防车、救护车等车辆的进入,夜间视线不好的情况下,限高杆、限宽墩易引发交通事故,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

  笔者认为,乡村公路的限高限宽设施需严格规范,不能为了保护公路而人为制造道路“梗阻”。建议有关部门对私设的限高、限宽设施进行摸排,对不符合技术规范的进行全面清理,保障乡村公路交通畅行和行车安全。

  河南郏县  张军停

  

  关注乡村公路会车点建设

  前不久,笔者驾车前往邻县的乡村探亲,正赶上暑期旅游旺季,路上车流量颇大。而且,经驶的乡村公路很窄,因为没有设置会车点,遇到双向来车时,错车十分困难,造成了长时间拥堵。

  这些年来,各地都加大了乡村公路的建设力度,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随着农村地区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乡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也越来越多,给乡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带来新挑战。城里常见的交通拥堵问题,在乡村公路上也多起来,尤其在节假日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的人增多,车流量远高于平时,乡村公路车道少、会车点少的矛盾就越发突出。而且乡村公路两侧多为农田水沟,交通疏导有困难,长时间拥堵问题越发常见。

  目前,乡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投入成本、征地成本等因素,公路宽度往往受到制约,会车点也容易被忽略。笔者建议,在公路宽度有限的情况下,制定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工程预算时应该重视会车点的设置和建设。与此同时,对没有会车点的现有乡村公路进行有效补建,减少交通堵点,提高道路畅通率,更好地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江西湖口县  郑  文

  

  让农村公厕干净又卫生

  前不久,笔者去了某农村菜市场,发现附近的公共厕所卫生很差。现如今,许多农村都修建了公共厕所,改善了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尤其是在一些小集市、小广场等公共场所附近的公厕,给村民带来了方便。

  然而,一些地方的农村公共厕所,无论是外墙设计还是内部装修,当初修建得都很用心,后期却疏于维护和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有的设施损坏,冲水马桶或者洗手池不出水;有的没人清洁,气味重、蚊虫多;还有的甚至干脆锁了门,不再提供服务。

  农村公共厕所管理维护欠缺,一方面是因为资金紧张,无法聘请专人专职打扫维护;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处偏远,有关部门的监管检查不那么严格。加上部分群众的生活卫生习惯、环保意识需要提升,众多因素导致农村公厕卫生状况不佳。

  建好管好农村公共厕所,不仅可以为村民提供方便,更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举措。建议县、乡、镇不仅要重视公共厕所的新建,也要重视公共厕所的后期管理,组织人力定期清扫维护,同时,加大对村民的宣传教育,改善其生活卫生习惯,提升其环保意识。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公共厕所的环境卫生检查,及时督促当地进行问题整改,以保障良好的农村卫生环境。

  浙江宁波市  王水成

  

  农村小水利建设亟待加强

  前段时间回农村老家,家里人说流转出去给种粮大户的几亩责任田,租金降低了,承包户还不太想租种。究其原因,这些田地都是“靠天吃饭”,一遇到久旱无雨,上面较大的水库“远水”难解“近渴”,而村里的小水库、小山塘因年久失修严重淤积基本没有蓄水,加上水渠荆棘杂草丛生堵塞,即使有涓涓细流也难到达农田。供水不足势必造成农田减产减收,严重影响农民和承包户的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主要投入集中在大江大河及大型水利设施建设上,有的地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农田灌溉“最后一米”建设和维护上有欠缺,不少农田至今仍然是“望天下雨,靠天吃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应加强农村小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对农村已有的小水库进行清淤整理,让其充分发挥在雨季蓄水、旱季供水的作用,减少农村的水旱灾害。另一方面,加强农田灌溉水渠的建设,畅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米”问题。同时,还应加强对排水渠的建设和维护,保障在雨水多的季节,能够及时排涝,保障粮食生产。此外,建议加大资金投入,推广滴灌、喷灌等技术,以科技助力农业生产。

  湖南桃江县  朱金良

  

  基础设施建好更要用好

  随着农村民生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足功夫,水、电、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正发挥着利国利民的实效。但与此同时,某些农村基础设施在闲置“睡大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到农业生产。

  有的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设、轻运行,甚至建而不用等问题。比如有的农村虽然修建了配套管网,却迟迟没有贯通,长期不能正常运行;有的机井房等设施长期闲置,成了摆设。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或者是规划不科学,工程设计存在缺陷;或者是只有设施,没有运行维护资金保障方案,缺乏运行维护人才,日常运行难以为继。

  再深层次分析,也有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而不用,一是因为有的地方干部作风不实,只为完成创建指标、应付上级验收,而不管运行效果如何;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与当地运行条件不匹配,在建设过程中未本着因地制宜、贴近实际的原则,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因此,避免农村基础设施“睡大觉”,需要党委政府坚持以实际利用效果为导向,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基层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农村基础设施成为面子工程。基层干部应做好实地调研,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让农村基础设施真正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此外,还应加大基础设施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和维护制度,明确管理责任,让基础设施运行有人管理、有人监督、有效利用起来。

  四川泸县  胡喜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2日 07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