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东部“大蒜之乡”:“气候产品”十里飘香

发布时间:2024-11-25 14:13:40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兴安盟6月14日电 题:内蒙古东部“大蒜之乡”:“气候产品”十里飘香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眼下,正值蒜薹成熟的时节,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蒜香四溢。村里,一处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村民们正忙着在院子里抽蒜薹。

  “别看我这园子就一亩多地,收入可不少。除了种大蒜的收入,夏天还能抽一茬蒜薹卖,起蒜以后再种一茬大白菜,一年能有3笔收入呢。”新鲜嫩绿的蒜薹在村民郭俊清的手中被快速抽出,好收成让他乐得合不拢嘴,“每亩地最少收入1万元,妥妥地一年两茬三个秋。”

图为郭俊清在自家院内抽蒜薹。 曾令刚 摄

  近年来,五三村以市场为导向,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紫皮蒜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质优价好的蒜薹不仅让蒜农得到实惠,同时也给收购商带来商机。这几天,在村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收购蒜薹的车辆,蒜农们将采收下来的新鲜蒜薹用车辆运送到路边的收购点,客商仔细验看蒜薹的质量,过磅、装车,随后现金结算。

  2020年起,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对紫皮蒜开展气候品质指标构建和气候品质评价工作,五三村紫皮蒜连续3年的气候品质评价等级均为“优”。2023年10月,该村的紫皮蒜通过“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2024年,五三村被定为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示范村。

  如今的五三村210多亩庭院地每年大约能产400万头大蒜,每亩地收入1万多元,农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

图为商户收蒜薹。 曾令刚 摄

  在太平乡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460亩紫皮蒜大田里,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蒜香,绿油油的蒜地中一片繁忙。

  “采收蒜薹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产量,要赶在3至5天内采完。抽蒜薹时要找准蒜薹根部,均匀用力往上拉,这样抽得快还不伤蒜……”突泉县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宫小朋边说边麻利地将采收好的蒜薹打捆、绑绳。

  紫皮大蒜是突泉县特有的名特优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突泉紫皮大蒜因茎头大、品质佳、辛香味强、风味独特而闻名远近。每年当地紫皮蒜品种进入蒜薹采摘期,都会吸引周边地区游客前来采摘。

  “游客可以尽情采摘,带不走的我们还进行回购。”宫小朋介绍,现在采收的蒜薹一部分经过分拣、包装等加工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另一部分放到保鲜库储存起来,等到价高的时候出售。

图为蒜农将蒜薹装箱。 曾令刚 摄

  2024年,突泉县气象局与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紫皮蒜由庭院走向大田的气象服务,建立紫皮蒜气象服务指标,将气象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到紫皮蒜种植。

  “紫皮蒜种植实现全流程机械化,今年还采用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实现节水、节药。”宫小朋告诉记者,大田紫皮蒜每亩收益可达12000元。

  种植大蒜不仅为合作社带来了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

  “现在我一个月能赚4500元,主要工作就是铲草、浇水、抽蒜薹。”家住五星村的村民王凤江是合作社的一名长期工,谈及增收,他满脸洋溢着幸福。

  如今,突泉县结合当地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对大蒜产品进行初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工黑蒜、糖醋蒜、腊八蒜等多个大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大蒜之乡”。(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