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7:10:57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北京2月3日电(邵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期,省级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就业”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和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多地将促进就业列入2024年要办的民生实事,从稳岗扩岗、技能培训、供需对接、创业扶持等方面出台实招。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是重点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4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就业实现了总体稳定、积极改善。
稳住重点群体的就业,既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资料图:参加招聘会的应聘者。 中新网 记者 骆云飞 摄在近期各地公布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地都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作为2024年要办的民生实事之一。
例如,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在高校毕业生刚进入社会最需要帮一把的时候,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稳定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
在中西部,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其中脱贫劳动力190万人以上。
湖南提到,2024年将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统筹抓好退役军人、农民工、脱贫人口和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被多次提及
近年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持续壮大,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成为重要的就业形式。
资料图:快递小哥驾驶三轮车配送。 中新社 记者 贾天勇 摄针对这些群体,多地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为其提供保障。比如,四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建立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保障机制,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更安心、更安全。上海则提到,实施灵活就业人员服务保障行动。
新业态也是各地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湖南省政协委员刘岳建议,规范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用工关系和用工标准,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责任,保证劳动者合法收入。
浙江省总工会界别提案建议,在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关系认定、劳动者各项权益界定等方面确立有法可依的合法地位;通过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缴费政策,以及引导和规范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商业保险等举措,进一步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腰”。
各地促就业有哪些实招?
据教育部统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人社部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将采取拓展就业岗位、构建衔接校内外的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脱贫人口、大龄农村劳动力的帮扶。
资料图:应聘者与用人单位交流。 中新网 记者 骆云飞 摄翻阅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不少地方从稳岗扩岗、技能培训、供需对接、创业扶持等方面出台实招,释放稳就业积极信号。
2023年,安徽省城镇新增就业72.2万人。对于今年规划,安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发挥产业、就业、创业政策协同作用,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实施就业困难人员“一人一策”援助计划,开发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浙江提到,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见习岗位5万个以上。
技能培训方面,浙江要求,培养持证数字高技能人才3万人以上。广东要求,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同时,提升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创业和灵活就业保障制度。
福建提出,将加强基层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建成全省统一就业信息平台,全面启动“智慧就业”系统,推动供需有效对接。(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