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流域涵养北方“大水井”

发布时间:2024-11-21 16:52:03 来源: sp20241121

原标题:湖北:小流域涵养北方“大水井”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湖北被称为中国北方“大水井”。截至今年10月3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调水超680亿立方米,惠及首都及北方26个大中城市,1.14亿人口。

   水质好不好,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为涵养好这口事关京津冀豫1亿多人饮水安全的“大水井”,湖北省将全省划分为流域管理片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底图单元”,以“不让一滴污水进库区”为导向,破解点源面源污染与保水护水间的结构性矛盾。

   十堰市划分1个省级小流域治理试点、10个市级小流域治理试点,探索“荒山变青山、肥水变净水、污水变清水”的水质涵养路径,以点带面实施全域治理。

   为把荒山变青山,他们在“石头缝”里种树。

   70岁的十堰丹江口市石鼓镇林业站老站长刘金超,指着丹江口水库边缘的万亩石漠化片区介绍,这里曾被专家断言“地球之癌,不适宜造林”。

   “我们摸索总结出挖窝、移土、砌石的一整套方法。”刘金超如数家珍,移栽树苗时要带土,并用地膜覆盖保墒;加上生根粉和保湿剂,才能提高树苗成活率;还要在树苗四周砌挡土石埂,防止水土流失冲毁树苗。30年的不懈接力造林,这里长出6000多亩树林,植被覆盖率达70%,成为国家石漠化治理示范区。

   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林地管护等措施,十堰全市林地面积达2915.9万亩,森林面积2329.3万亩、森林覆盖率73.86%。

   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他们给水“减肥”。

   “这条沟看似不起眼,其实设有不少‘机关’,作用还真不小!”在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廖家村,茅塔乡党委副书记王声告诉记者,在耕地靠近河渠一方,铺设有一条长260米、宽2米、深1.5米的脱氮沟,将砾石、锯末、腐殖土按照1:1:10的比例作为滤料埋进去,含氮水体经过时就会被过滤和分解,脱氮率75%以上。

   面对氮、磷污染这一全球性水污染防治难题,十堰市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组建了治水团队,“脱氮沟”便是经过不断摸索和实验开出的治疗处方。

   “该技术核心是脱氮墙体设置,顺着地下水系流向垂直方向设置一个长方体脱氮沟,利用填料反硝化细菌的附着、衍生,与地下水产生硝化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氮气去除,有效削减地下水中氮含量。”十堰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李涛介绍。

   丹江口水库常见的109项水质指标中,有107项常年稳定在一类标准,只有氨氮和总磷会时不时出现波动。目前,脱氮沟建设已向十堰全市普及,其中张湾区脱氮沟总长达12.5公里。

   为杜绝城市和工业对水库的影响,他们努力“不让一滴污水入库”。

   作为全国商用车之都,如何探索发展与保护同步?十堰建成东部新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方式提档升级,封堵企业排污口,所有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厂环保处理后汇入流域,在降低企业污水处理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绿色指数”。

   “每天最多可处理1500吨工业污水!”负责污水处理厂运营的湖北山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宝军告诉记者,通过管网无缝收集企业工业污水,采用无机陶瓷膜、立体生态式生物净化、高级氧化等20余道污水处理工艺,出水主要指标可达地表水Ⅳ类水标准。

   “自2020年投运以来,每年可为十堰市减少400吨化学需氧量、20吨氨氮、10吨磷酸盐等污染物排放。”张宝军说,目前有110家企业的工业污水通过管网接入,企业成本由原来的100元左右降至35元左右。

   小流域治理,既要高颜值,还要好产值。

   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大尖山是典型的石漠荒山,土层薄、地力差。村民每年从汉江取淤泥,挑到山上堆积成田。2015年,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耐干旱、耐瘠薄的油橄榄树,一方面发挥生态保障作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库区水质;另一方面,发挥其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土地流转得租金,栽树摘果打工得薪金,折股量化分红得股金。”郧阳区委书记胡先平告诉记者,目前,大尖山石漠化荒山1700多亩,全部种上橄榄树,一座座荒山变成了橄榄园。通过土地流转、返聘村民打工,带动附近1400多名农户种植油橄榄5万亩。

   在十堰,全市已发展核桃、茶叶、柑橘、木瓜、肚倍、油橄榄林业产业基地超过400万亩。

   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湖北已对1232条河流和755个湖泊开展小流域治理综合治理摸底调查,形成405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清单,正在推动小流域治理从“点上发力”到“面上开花”。湖北将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记者 王建宏 张锐 通讯员 张春斌 李启东)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