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6:30:48 来源: sp20241225
中新网 9月14日电 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4日,随着龙龙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分别较2012年底增长64.2%、392.2%,中国铁路的路网规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客货运输、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安全业绩等主要指标稳居世界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铁集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国家铁路使命任务,加快构建铁路“六个现代化”体系,奋力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铁路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了铁路力量。
一是路网规模质量实现重大跃升,高铁营业里程和商业运营速度稳居世界首位。国铁集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质高效推进铁路建设,一大批重大铁路项目开通运营,广深港高铁开通后,香港接入国家高铁网,拉林铁路开通后,藏东南地区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复兴号开上雪域高原,建成并运营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铁路网,拉近时空距离,催生同城效应,加快生产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铁路沿线形成一条条新型城镇带、旅游黄金带、产业聚集带、经济繁荣带,有效带动了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2012年以来,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5万亿元,累计建成投产铁路6.6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铁路和高铁营业里程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上主要国家铁路。目前,铁路覆盖了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了全国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路网密度和人均铁路拥有量大幅提升。中国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位,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
二是客运能力与服务品质大幅提升,旅客发送量、旅客周转量等主要客运指标稳居世界首位。国铁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客运能力和服务品质,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型运输到逐步适应型运输的历史性转变,为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能。铁路客运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铁路旅客列车单日开行最大能力超1.2万列,其中高铁动车组达1万列以上,分别较2012年增长184%、426%,2024年5月1日发送旅客2069.3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建成了全球访问量和交易规模最大的12306新一代票务系统,通过实施互联网售票和电子客票,彻底结束人民群众长时间排队购票、凭纸质车票乘车的历史。客车车辆不断升级换代,配属动车组4703标准组,其中复兴号1722标准组,普速客车中空调车占比达94%,较2012年底提升了22个百分点。推出了移动支付、自助进出站、互联网订餐、静音车厢、在线选座(铺)、适老化服务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举措,深刻改变了人民群众出行方式。2023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周转量分别完成38.5亿人次、14729亿人公里,较2012年分别增长103.6%、50.1%,两项指标均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社会比重达41.4%、51.5%,较2012年分别提高36.4、22.1个百分点。
三是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货物发送量、周转量等指标稳居世界首位。国铁集团认真落实中央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的决策部署,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升货运通道能力,建成了浩吉铁路、瓦日铁路等一批货运干线铁路,构建了先进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重载运输,大秦铁路常态化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年运量最高达4.57亿吨,保持单条铁路最大年运量的世界纪录,累计运量超85亿吨。积极推动公转铁运输,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优化货运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全程物流服务,打造快捷物流品牌,推动货运装备创新升级,研发投用了铁路货运95306系统,实现铁路货运业务线上办理,大幅提升了货运能力和效率。2023年,我国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50.1亿吨、36438亿吨公里,两项指标均稳居世界首位,其中货运量超过世界排名第二位、第三位的美国、俄罗斯货运量总和。
四是铁路科技自立自强成果丰硕,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国铁集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作用,牵头组建铁路科技创新联盟,广泛联合全社会优势科研力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坚定不移走中国铁路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升铁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形成了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构建了涵盖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京张、京雄智能高铁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京沪、京广高铁等主要高铁通道实现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深入实施“CR450科技创新工程”,搭载57项新技术部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实现明线单列时速453公里、交会时速891公里运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水平大幅跃升,基本建成一体化的铁路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化,目前国铁集团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达1219项,基本形成了系统完备、先进适用的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中国铁路累计主持UIC、ISO和IEC国际标准制定修订项目300余项,UIC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均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中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五是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打造了世界上最安全的铁路系统。国铁集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动由防止事故向超前防控风险转变,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全要素全过程管控。建立健全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双段长”、护路联防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加强铁路安全环境综合治理,为铁路安全运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深化铁路安全基础建设,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2012年以来,国家铁路直接用于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累计近万亿元。广泛运用地震预警、防灾减灾等先进技术,加快构建高可靠的现代化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形成机车车载安全防护(6A)、工务检测监测(8M)、供电安全检测监测(6C)、车辆安全监测(5T)、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信号集中监测、通信综合网管等专业综合监测检测体系,建成了自然灾害、异物侵限、地震预警等防灾减灾系统,确保了铁路安全持续稳定。2012年以来,我国铁路安全进入较为稳定的历史时期,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和造成旅客死亡的责任行车事故,2023年中国铁路交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较2012年分别下降75%、79%,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铁路。
六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铁路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国铁集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和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原则,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和互联互通项目,促进了经贸往来,增进了民生福祉,为世界铁路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惠及越来越多的共建国家和人民,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了铁路贡献。雅万高铁成为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由开通初期的14列增至高峰期的52列,累计发送旅客近500万人次;中老铁路客货两旺,国际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彰显,老挝段日均开行旅客列车从开通初期的2列增至目前的10列,累计发送跨境旅客27.3万人次,跨境货物列车由开通初期的日均2列增至目前的14列,累计运输跨境货物近1000万吨;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贝诺段安全平稳运营,累计发送旅客超880万人次,为塞尔维亚人民提供了高品质的运输服务;国际班列开行数量和运行品质持续提升,2016年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以来,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当年1702列增长至2023年的超1.7万列,增长近10倍,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增长至567亿美元。积极参与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以来,集装箱货物年发送量保持了高速增长,2023年完成86万标箱,同比增长13.8%。
七是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成效显著,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国铁集团切实履行国家铁路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铁路规划建设,提升铁路运输保障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以来,老少边和脱贫地区铁路建设投资5.4万亿元,占基建投资78.5%,145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服务乡镇及以下的客货车站达到1600多个;保持普速旅客列车开行规模,保障铁路运输的普惠性、均衡性、可及性,坚持开行低票价、站站停的公益性“慢火车”,覆盖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停靠691个站点;精准优化脱贫地区列车开行,创新打造“乡村振兴列车”品牌,助力乡村物流体系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撑,累计发送脱贫地区旅客9.9亿人次、货物45.3亿吨;坚持实行学生票优惠票价,累计发售学生优惠票6.16亿张。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推动铁路绿色低碳发展,目前中国铁路线路绿化率达88.7%,电气化率达到75.2%,2023年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指标为3.81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能耗水平远低于其他主要铁路国家。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