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2:31:27 来源: sp20250107
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11月4日成功入选2023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何特别之处?它们展现了先人的哪些治水智慧?
七门堰:
海绵型生态调蓄灌溉系统
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位于安徽舒城县境内,最早创建于西汉,两千多年来持续发挥着灌溉、防洪、防旱作用,目前灌溉农田20万亩。
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技术支撑团队负责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刘学应说,古人结合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逐步建成“丘岗型湿地调蓄灌溉系统”,这种海绵型生态调蓄系统,具有独特的技术原理,是灌溉史上极其独特的灌溉类型。
洪泽古灌区:
水库型灌溉遗产的杰出代表
洪泽古灌区位于江苏淮安市洪泽区境内,自东汉开始引水灌溉,不同时期修建水利设施,灌区延续至今,目前总灌溉面积48.13万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高黎辉介绍,洪泽古灌区的蓄水工程规模宏大,古人为解决施工难题,创造了一批先进的坝工技术。灌区挡水工程洪泽湖大堤的直立条式石工墙与坦坡防浪、闸坝泄洪、三合土防冲等技术,是古人治水智慧的集中体现,为水库型灌溉遗产的杰出代表。
霍泉灌溉工程:
首个入选遗产的引泉自流灌溉工程
霍泉灌溉工程位于山西洪洞县,唐贞观年间已有记载,经过近1400年发展演变,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供水、生态等功能,目前工程灌溉总面积10.1万亩。
中国水科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李云鹏说,霍泉灌溉工程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引泉自流灌溉工程,在其历史上形成并持续沿用严格的灌溉用水分配管理制度,称作“霍泉水法”,并被其他灌区参照制定“霍例水法”,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和传承价值。
白霓古堰:
丘陵山区塘堰灌溉工程的代表
白霓古堰位于湖北崇阳县境内,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座古堰。史载古堰最早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千余年来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作用,灌溉面积约3.5万亩。
申遗报告称,白霓古堰是中国丘陵山区塘堰灌溉工程的代表,也是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其中最具科技价值的是石枧堰渠首枢纽中排沙底孔的设计,它充分考虑了河流泥沙淤积的因素,在堰坝底部创造性设计了独特的底孔,用于排沙,是目前所见古代堰坝工程建设中的独创。
李云鹏说,白霓古堰的引水砌石堰坝独具特色,是建造在河床基岩上横截河道的“矩形”断面直线型浆砌石堰坝,在古代大型拦河堰坝建设中不常见。
(据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刘诗平)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