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3:16:39 来源: sp20241230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经济、技术、产业、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和时代大势,稳妥开展绿色、数字、创新、健康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为共建国家人民美好生活注入更多动力、带来更多希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理念引领不断增强,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正不断转化为行动和成果,为共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蓬勃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实践不断深化
蒙内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众多绿色名片之一。
全长约480公里的蒙内铁路穿越肯尼亚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全程共建大型野生动物通道14个、桥梁百余座和涵洞数百处,所有桥梁式动物通道净高6.5米以上,长颈鹿可“昂首挺胸”穿桥而过,斑马等动物可俯身在涵洞饮水……铁路贯通以来,客货运列车在蒙内铁路上往来穿梭,珍稀野生动物、特有的绿色植被不但没有受到不断增多的经济活动影响,而且得到了更为精心的呵护。
“中国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值得关注。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下,相关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显著加快。”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兰贝蒂尼表示。
从欧洲到拉丁美洲,从撒哈拉沙漠到南太平洋海域,共建“一带一路”的绿色实践不断深化。水电、风电、光伏电站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点亮共建国家万家灯火,电气化列车、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满载绿色发展与幸福生活的希望,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绿色物流等助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大成果。
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绿色低碳发展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全过程——
几内亚湾畔,加纳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对标国际标准,严格遵守加纳土壤、海水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法律法规,还建立海龟孵化基地,聘请专业养育团队,大大提高海龟孵化率。
中亚戈壁草原上,巨型白色风机徐徐转动,源源不断地将绿色电力送入千家万户。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风电站采用智能物联网技术,可敏锐感应实际风况,性能更加高效可靠,发电量比传统风机增加10%。
红海之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设定入园“绿色门槛”,对项目专项环评报告进行评估,严格核实入园项目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情况,禁止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项目入园。
…………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斯皮克曼表示,全球经济复苏需要更多基础设施、新技术、绿色经济等方面的投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对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
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也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中国与各方凝心聚力,推动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汇聚起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与合力。
从共建低碳示范区到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再到援助气象卫星、光伏发电系统和照明设备、新能源汽车、环境监测设备等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物资,“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持续落地。通过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中国为上百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上万名环境与气候专业人才。
2023年以来,中方向哥斯达黎加援助电动公交车,为哥斯达黎加低碳交通发展提供助力;向基里巴斯援助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帮助当地解决用电问题;向博茨瓦纳援助一套多星一体化卫星数据移动接收处理应用系统(气象机动站),用于支持博方加强气象监测,提高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南太岛国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可与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对接,与中国开展绿色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对保护环境、管控气候危机、创新绿色合作等大有裨益。”斐济南太平洋大学学者凯什米尔·马昆表示。
中国无偿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微小卫星通过获取多光谱遥感数据,用于农林水利、防灾减灾等领域;“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累计300多名,中国经验与技术为阿拉伯国家防治荒漠化、发展沙产业提供重要借鉴;老挝、柬埔寨、塞舌尔等国与中国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推广使用太阳能照明、新能源交通,采用低碳生产技术,践行生态环保理念,成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典范……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前院长魏仲加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共建国家落实自主贡献目标,弥补低碳融资缺口,共同迈向零碳未来,中国正同各方一道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主席安德鲁·斯蒂尔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推动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投资,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面对气候变化挑战,各国继续携手合作,将增进人类福祉,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将真正成为建设绿色地球的主要推动力量
中国着眼长远,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先后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提出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宏伟目标。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和非洲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建立起新时代中非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提出,中非双方将在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深化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交流合作,有效推动非洲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非洲气候基金会执行主任萨利姆·法基尔表示,非中合作可为非洲地区能源转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非洲气候基金会愿与中方开展广泛合作,扩大非洲可再生能源部署规模,探索新的可再生能源合作商业模式,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交流。
在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以“绿色低碳,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环保合作展区,展示中国和东盟生态环境合作成果,推进国际环境环保领域合作示范。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表示,建设绿色低碳的未来需要各国在科技、产业领域加强合作,期待“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继续推进绿色发展领域对话。
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中方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提出愿同阿方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共建中阿清洁能源合作中心,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阿拉伯国家参与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等。
…………
放眼世界、绿色发展合作如火如荼,绿色丝绸之路越走越宽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中国承诺推动各方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与共建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交流合作,将加速金融机构绿色转型和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步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真正成为建设绿色地球的主要推动力量。
斯蒂尔表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将帮助相关国家补齐短板,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从应对气候变化、污染防治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地球播撒绿色发展希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2日 15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