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23:06:41 来源: sp20241215
《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上海市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提升上海市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上海市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上海市体育局规划产业处处长余诗平介绍,2023年1月,全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正式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体育法》的重要体现,同时又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特色,做了提炼和补充。
《条例》共12章69条,内容明确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深挖产业价值,加快推进都市特色体育产业体系建设;聚焦社会关注,优化体育市场监管模式。
“金角银边”跃升为健身场,AED为运动保驾护航
《条例》第五十三条指明,在确保建筑安全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高架桥下空间、闲置地、楼顶空间等场地资源,暂不变更土地性质或者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在高架桥下改造的运动空间里,打篮球、踢足球、跑步……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政府启动中环立交桥下空间更新,引进洛克体育品牌,挖掘空间潜力,提升环境景观品质,将荒废土地转变成集运动、休闲、科普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空间。
“金角银边”变身运动场也曾困难重重,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范层峰介绍,高架桥下之前是管理的难点,既有市政用地,也有绿化用地,经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列入城市更新项目,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表示,市民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一直很突出。随着《条例》的实施,相信这部上海体育领域的基本法,必将对上海市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全民健身氛围的养成,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进行AED救援培训。许东远摄
此次《条例》还规定,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性体育设施应当加强急救安全保障,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械、药品和具备急救技能的工作人员。公共体育场馆应当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鼓励有条件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
“初步统计AED目前在公共体育场馆配备率在70%,《条例》实施后,会逐步实现全覆盖。”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中心主任陈慧表示,“我们首先要解决从‘0’到‘1’的问题,下一步AED设备的配备数量,我们会更好地标注出来。同时,在人员急救知识培训、配备的覆盖率方面,继续提升。”
学生体育课、体育锻炼有了“保护圈”
《条例》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开展多样化、高质量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中小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倡导学生每天参加校外体育锻炼一小时,家庭、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予以支持和保障。
??上海市杨泰实验学校学生在上体育课。许东远摄
“体育课不仅要达到时间要求,更要有质量和内容。”上海市杨泰实验学校校长万叶华介绍了学校的情况,“体育课每周有五节,还有两节体育活动类课程,包括本校特色的乒乓球项目,此外还有羽毛球、跳梯、篮球等项目供选择。”
“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不能仅仅是“嘴上的同意”,更要转换为“腿上的行动”。 上海市体育局规划产业(法规)处副处长俞剑表示,《条例》颁布后的落地实施,还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条例》中第六十八条也规定,体育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未依法履行相关管理职责,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条例》给体育预付费问题戴上“紧箍咒”
近年来,健身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消费者预付后服务难以兑现的现象。面对这一难题,《条例》规定,体育健身行业经营者以预收费方式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经营服务场所、网络经营页面的显著位置公示体育健身服务项目内容、收费标准、经营场地租赁期限等信息,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消费者预收资金用途和管理方式、余额查询渠道、退费办法等内容,提示预付费风险。
“后续我们还会推出更多的实施细则确保《条例》的有效实施。”俞剑强调,“上海市体育局会结合健身行业自身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引导健身行业可持续发展。”
“引导整个行业,从重销售向重服务转型,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上海市健身健美协会秘书长孙崇表示,协会会根据《条例》规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行为,推动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记者许东远)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