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0:50:21 来源: sp20241105
北京80后李京阳长期在鄂伦春族聚居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传播——
鄂伦春人寄养在北京的孩子
阅读提示
李京阳的网名是“少年星期八”,他关于鄂伦春族的视频获得大量网友点赞,其中一组视频就叫《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1月19日,微博账号“四川文旅”发布了一条消息,“1月20日至21日,鄂伦春族人空降剑门关,为你送上来自远古的神秘祝福!速来近距离感受鄂伦春族的魅力吧!”这一活动是为了促进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全国,而陪伴鄂伦春族人来到剑门关的,是一位北京小伙子,叫李京阳。
在抖音平台上,李京阳的网名是“少年星期八”,他关于鄂伦春族的视频获得大量网友点赞,其中一组视频就叫《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因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鄂伦春族人口共有9168人。
“以天为单位”的赛跑
今年,是李京阳从事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第9个年头。他出生于1987年,原本是一个年收入百万的知名摄影师,拍摄内容多偏重商业,曾与国内多名知名艺人和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合作过,在30岁以前,他去过30多个国家,去非洲拍尼罗河,去夏威夷拍火山……
2015年,李京阳原本计划去非洲徒步,后来因妻子怀孕留在了国内,他接到了一份纪录片的拍摄邀请,为鄂伦春族拍摄非遗纪录片,于是他北上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的官方网站上,是这样介绍鄂伦春族历史的:“鄂伦春”是本民族自称,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一种是“山岭上的人”,黑龙江流域是鄂伦春族的历史摇篮。“过去,他们依靠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赶着樟狍、野鹿,游猎在辽阔的林海里,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现在,这样的狩猎生活早已不存在了。在20世纪50年代,鄂伦春族响应号召下山定居,1996年,鄂伦春自治旗全面禁猎。这就意味着熟悉过往林海游猎生活的,往往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尽管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鄂伦春族的文化和历史,许多都藏在鄂伦春族老人的记忆中。李京阳的工作,是记录下老人的口述史和独特的手工艺制品,留下历史档案。
当李京阳投入拍摄时,他发现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以天为单位”。这是因为,老人们有的患了阿尔兹海默症,“前一年还侃侃而谈,第二年已经认不出我了。” 有的则突然离世,有时一门手艺拍摄到一半,朝夕相处的老工匠就去世了。
既要记录也要传播
鄂伦春族老人是“活的历史”。老人的离世,意味着他头脑中那部分尚未转换成文字和图像的人文历史记忆,永远消失。而由于鄂伦春族人口较少,一位熟悉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的老人的去世,则可能意味着一种或多种传统文化因子就此消失。
从最开始每年一两个月,到后来每年超过10个月和鄂伦春人待在一起,在山中走访拍摄,李京阳的工作和生活彻底改变了。他放弃了在北京的业务,扎进了鄂伦春族聚居地。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常说要以史为镜,我们不仅要向前看,还要回头看。”
李京阳在当地租了房子,还组织了小团队,专门记录鄂伦春老人的生活和鄂伦春的文化。他的爷爷从他小时候就教育他:“这世上有很多比挣钱更重要的事。”
今年,是李京阳从事鄂伦春文化记录的第9个年份,从最初的短期小住,到现在长期在当地租房居住,他对鄂伦春人的文化和生活,已经从最初的了解、熟悉到如今的逐步融入。在拍摄时,李京阳跟在老人身边,记录下他们的生活以及口述历史。有一次,一位老人说自己没去过电影院,李京阳带老人去看了电影,还玩了抓娃娃机,老人笑得合不拢嘴。久而久之,鄂伦春的老人也将他当作自己人,称他是“鄂伦春人寄养在北京的孩子”。
以手工制作孢皮衣为例,掌握这项工艺的老人,有的已过八旬,虽然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随着时间流逝,最终,人们可能只能在博物馆内看到成品。李京阳觉得,要让更多人看见文化遗产,才能让这些遗产真正“活起来”,而不是仅仅变成博物馆内的冰冷陈设。
既要做记录者,也要做传播者。有人建议李京阳将视频传到网络平台上,让更多人看到。
与大自然的亲近感
在抖音平台上,来自鄂伦春旗的内淑梅老人,被网友称为“小花鹿奶奶”。她在录制吟唱森林之音的视频时,郑重地戴上了全部的饰品——13个手镯,6个铃铛和3条项链。她大笑着,说自己快80岁了,像个“小花鹿”。一则高赞评论称,“仿佛看到了这个民族与大自然与生俱来的亲近感”。
这种对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也让李京阳十分敬佩,曾有老人告诉他:“你在森林里晚上小一点声,因为小草和小树也是要休息的,不要打扰到它们。”
“天上有太阳、月亮还有星星,在森林里到处都有……”“小花鹿奶奶”高亢圆润、略带颤音的歌声,得到了网友们的点赞,有网友评价“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鄂伦春族民歌又称鄂伦春族赞达仁,“赞达仁”即鄂伦春语“山歌”之意,这种音乐弥补了鄂伦春族没有文字记载历史的遗憾,以艺术形式呈现了鄂伦春族原始狩猎的图景,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京阳的网名叫“少年星期八”,“星期八”意为每周多一天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很满意自己现在的情况,通过记录和传播鄂伦春文化,了解与回归自然。他还记得自己刚开始记录时,好奇鄂伦春人过去如何在森林里生活,后来李京阳发现,整个森林都是鄂伦春人的“家”,他们像善待自己的家一样善待森林,在鄂伦春人看来,人类也要遵守森林的规矩。
视频火了以后,李京阳想给一些非遗传承人开设网络账号,帮助他们拍摄和运营,在他看来,这不仅能让老手艺人们获得更多社会关注,也能吸引更多人选择传承这些手艺。他还希望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人了解鄂伦春文化,了解鄂伦春人是如何看待森林,看待自然的,而这,于今天的现代生活,依然有深远的意义。
赵昂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