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8:55:10 来源: sp20241122
数据来源:司法部 制图:汪哲平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法律服务业“走出去”,强化律师、仲裁、公证、商事调解等方面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有力服务保障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截至今年1月,我国律师事务所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80家分支机构和若干家办事机构,全国涉外律师人数达到1.2万余人,全国仲裁机构办理的涉外案件当事人已涵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外法律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记者近日从司法部获悉:司法部积极推动律师、仲裁等法律服务业“走出去”。近年来,我国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强化律师、仲裁、公证、商事调解等方面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加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发挥好“一带一路”律师联盟等作用,着力维护我国企业和公民“走出去”合法权益,有力服务保障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
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解燃眉之急
大到投资经营,小到家庭事务,不少法律程序都离不开公证服务,但身在海外的当事人若一时无法回国办理公证,该怎么办?近年来,海外远程视频公证的出现,为旅居海外公民解决了难题。
“我父亲过世了,支付宝里有余额尚未取出,我准备放弃继承这笔款项,但短期内无法回国,按照规定必须凭继承公证书才能由继承人取出,有什么解决办法?”2023年10月,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公证处接到陆女士打来的咨询电话。
工作人员了解到,陆女士目前身在国外,且该款项还有其他法定继承人。公证处为其量身定制了公证方案——可通过海外远程视频办理放弃继承权声明公证,再由在国内的其他继承人办理继承公证后,持公证书即可取出款项。“声明公证是可以通过海外远程视频办理的公证事项。”苏州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
办理当天,公证员在当地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的协助和见证下完成人证比对,通过江苏省远程视频公证办证平台与陆女士在线完成审查、询问等公证程序,陆女士在放弃继承权声明书等纸质文件上签字后,交由当地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封存寄公证处存档,公证过程全程录像。三方协作下,本次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仅用时10多分钟。
自2020年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工作以来,试点公证机构与试点驻外使领馆坚持服务为民便民,解决了当事人不能回国办理公证的难题,受到海外中国公民的广泛欢迎。
“在试点基础上,2023年司法部进一步推进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工作,共确定295家公证机构与驻外使领馆共同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公证工作处负责同志表示,据统计,2023年共办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业务560余件,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有效满足了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公证服务需求。
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2020年10月,在巴基斯坦东部城市拉合尔,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橙线轨道交通项目(以下简称“橙线项目”)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巴基斯坦进入“地铁时代”。
橙线项目开通运营后,由中国企业与巴基斯坦相关企业组成联合运营体,为橙线项目提供为期8年的运营维护服务。为护航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律师联盟会员单位广东某律师事务所与中国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合规运营法律服务。
协议签订后,该律所迅速厘清了中国相关企业及联合运营体成员可能面临的主要法律和合规问题,全面评估项目运营中的合法合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并帮助项目严格按照中巴两国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巴基斯坦业主需求等,保障橙线项目顺利运营,兼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彰显中国速度和中国品质。
作为中方发起成立的国际性专业律师组织,自2019年12月成立以来,“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全面深入推进实体化运作,取得可喜成绩。目前,联盟境内外会员总数已达到2600多个,覆盖5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团体会员430多个,组建9个专业委员会,成立34个国家和地区工作组,设立了5个代表机构,在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律师界交流合作、强化法律服务保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带一路”律师联盟秘书长康煜表示,联盟会员近年来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泰铁路建设、老挝输电服务等“一带一路”重要项目中提供了专业、精准、高水平的法律服务。
“司法部支持中国律师协助‘走出去’中国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建立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局长田昕表示,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律师事务所已经在24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63家分支机构,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律师事务所在华设立24家代表机构,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保障作用。
努力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新目的地
仲裁是重要的经济纠纷解决制度,也是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方式。绝大多数的国际商事合同都选择以仲裁为争议解决方式,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的一宗涉外案件中,一方当事人是广东东莞一家公司,另一方当事人是加拿大公司,双方分别选定了一名来自东莞和加拿大的仲裁员,并确定一名香港的专家担任首席仲裁员。来自3个法域的仲裁员审理后,成功协助当事人解决纠纷,获得双方好评。
“2012年以来,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全球仲裁机构中率先探索法定机构管理机制,在制度安排上确立了以国际化、专业化的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增强了中国国际仲裁的公信力。”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刘晓春介绍,目前,深圳国际仲裁院1539名仲裁员覆盖114个国家和地区,受理的仲裁和调解案件当事人覆盖140个国家和地区,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我们要培育一批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建设国际一流仲裁队伍。”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杨向斌表示,要大力推进仲裁机构国际化专业化建设,提升我国仲裁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提高我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据介绍,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22年印发文件,部署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海南省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将北京市打造成为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上海市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打造成为联动香港和澳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海南省打造成为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杨向斌表示,下一步仲裁工作的重点是,聚力打造国际争端解决和法律服务新高地,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成为仲裁改革发展的新引擎、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的新示范、仲裁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新目的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9日 07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