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2:52:00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社 香港7月14日电 题:从课本走到现场,香港师生内地考察之意义
中新社 记者 香卢平
日前,香港逾20名参与“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教师考察之旅”的中学教师结束为期5天的行程返港。在分享会上,教师们纷纷感叹,此次从课本走到历史现场,以多角度立体地重新认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眼界大开,获益匪浅。该活动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弘扬中华文化办公室与教育局合办,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香港特区成立27周年献礼。
关注香港教育发展的人士不难发现,近年来,此类考察团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尤其是2021年教育局在全港高中全面推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并将内地考察纳入课程后,考察团数量更是与日俱增,内容亦持续优化,参访科技创新企业、参观艺术博物馆、与内地学生一起交流学习等,活动丰富多彩,旨在让香港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了解国情和国家的最新发展,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欣赏和对国家成就的认识,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仅以公民科内地考察团计,据教育局递交立法会文件所披露的数字,就预计有约52300名高中生在本学年参与内地考察,教育局还将在2024/2025年度进一步发掘更多合适的参访点,并将有关预算开支由8260万港元增至1.16亿港元。上述数字,尚未计算其余由各学校或机构自行组织的内地考察团。
大批香港师生前赴内地参观交流,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三重意义。
其一,让学生们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深入浅出地学习中华文化及历史。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教师考察之旅”,有助教师把历史现场带到香港的课堂,帮助香港学生更立体、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历史文化。同时,不少师生考察团亦在参观交流时,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其二,认识国家,确立自身志向。细看部分考察团行程,主题明确,活动内容既紧跟国家发展脉搏,又贴近师生兴趣。被誉为“大豆专家”的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生命科学教授林汉明曾带领一批中学师生到中国西北走了一趟,看港人参与研究的陇黄大豆在当地的种植成果,行程最后一站是酒泉,他告诉学生们,不久前,神舟十六号载着陇黄大豆正是在这里发射升空。林汉明说,这让学生们很受激励,因为他们不仅看到香港如何利用自身所长为内地农民增收,亦了解目前国家发展所需,激发他们为国家贡献的热忱。
其三,与各地学校结为“姐妹”,加深师生交流。一些香港学校趁赴内地考察交流期间,与内地学校缔结为“姐妹”学校,更会组织两地学生互动交流,这无疑有助于加深两地学生之间的友谊,更有助于教师之间互相借鉴教学经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香港学生赴内地考察,他们不仅将加深对国家的认识,也会在这过程里逐步建立自己的志向,清楚如何以自身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