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再利用 资源共享让“两难”变“共赢”

发布时间:2024-11-05 23:17:17 来源: sp20241105

人民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栗翘楚)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的宁波货运北站北侧建设工地,工人忙碌作业,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地面下,源源不断的污水流入再生水厂,处理后变废为宝,成为当地的城市环境用水……

2023年6月,在宁波江北区一座下沉式再生水厂正式投入运行,地下解决当地生态治理问题,地上“托举”起新兴智能智造产业园发展,为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据了解,江北区作为人口密集的老城区,由于缺少有效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溢排漏排曾经是江北区生态环境的“痛点”。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宁波市人民政府先后对国内下沉厂进行了充分论证与比选,通过公开招标,最终选择中国水环境集团负责在江北区建设下沉式再生水厂。该水厂处理规模15万吨/日,承担周边30万人污水处理任务,实现上下统筹开发,将污水处理设备置于地下,变“邻避”为“邻利”。

“江北区不仅缺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同时面临着工业用地紧缺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最终确定地下建设再生水厂,地上建设产业园,地上地下统筹开发,民生与产业并重的整体开发方案。”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地上地下统筹开发的模式在国内少有先例,所以在供地、规划等方面,政府部门也是一步步摸索着解决。

江北区作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绿色发展百强区,发展动能强劲,区域新增工业用地稀缺,如果地上作产业园开发,将有122亩的城区土地释放发展潜能。

在项目规划时,采用“一事一议”原则,政府牵头协调各局委办,克服用地审批困难。同时调整控规,实现土地性质纵向分层,探索出“一地两证,统筹规划”的创新模式。即地下为公用和环境设施用地,由政府免费划拨给水厂企业使用,地上为一类工业用地,采用“招拍挂”形式转让,为政府创造财政收入近1.6亿,带动投资6.35亿,产业园建成后可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每年将新增税收4000万。

宁波水务环境集团项目高级工程师黄剑表示:“‘一地两用’模式在下沉式再生水厂项目建设上属全国先例,该创新模式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最终在宁波率先开花结果。”

新模式的探索,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周边百姓和城市治理。宁波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推动再生利用最大化。实施“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尾水回用工程,围绕河道生态补水、景观绿化灌溉用水、高品质工业直供水和市政杂用水等四个回用方向,以“再生水管道+工业供水管道+城市河网”联网联供为途径,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已累计为江北大河等河道生态补水超1500万吨。

另一方面,推进节能减碳一体化。充分利用地下水厂水温冬暖夏凉特点,着力开发绿色节能水源热泵系统,利用热泵原理通过空气或水作载冷剂提升温度后输送至建筑物中,可为周边约20万平方地上建筑提供供暖和制冷,较传统空调节约电耗约50%,减少碳排放量约4500吨/年。

作为就近吸纳的就业人员之一,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苏冯村村民苏洪虹已经在庄桥净化水厂工作了大半年。“真的是跟当初街道和村委说的一样,没有噪音和异味。水厂的运行,不仅治理了河道,还为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苏洪虹说。

江北区下沉式再生水厂地上地下统筹综合开发模式不仅解决了宁波各区域污水处理不平衡的问题,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民生和产业并重。

“上下统筹开发的下沉式再生水系统开创了由传统处理排放改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绿色能源高效利用的水环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对于资源稀缺、土地价值较高的地区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推广意义。”宁波水务环境集团项目负责人陈建平说。

其实,下沉式水厂并不是新鲜事物。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积极探索污水处理厂下沉、地铁上盖物业、交通枢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保障性租赁住房小区经营性公共服务空间开发等模式,有效盘活既有铁路场站及周边可开发土地等资产,提升项目收益水平。近期,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可建设全地下/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鼓励通过建设公园绿化活动场地等方式合理利用地上空间”。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要素之间不适配是我国基本水情。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量最匮乏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纵观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国际经验,包括污水再生利用在内的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根本途径,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下沉式污水处理厂集约土地,减少碳足迹,并持续探索开发潜力。

“如今,再生水厂的生态效益已经显现,地上在建的产业园也将在2024年6月底完工后迎来相关入驻企业。”中国水环境集团项目负责人褚武越介绍。在相关政策红利释放,制度探索的背景下,地上地下综合开发的再生水厂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不仅会服务更多的百姓,也将成为企业成长的“摇篮”。

(责编:乔业琼、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