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5:31:19 来源: sp20241116
年轻人写的个性对联。
龙年春节到来之际,不少年轻人身着汉服准备迎新春。(通讯员:石建华)
以前,如果你问一位年轻人“新年准备怎么过”,大概率都会听到“一边看春晚,一边听七大姑八大姨聊天”;而近年来,越来越多“95后”“00后”成了家里的“过年主理人”。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此前流行的找个“搭子”去旅行过年之外,今年尤为突出的转变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更希望寻回春节的仪式感:有人拿出熬夜做PPT的劲头,只为张罗一台“家庭春晚”;有人提前组织全家春节大合影;更有人备好了漂亮的新春汉服,并写好了专属于年轻一代的率性春联……在此转变下,长辈们自然乐得轻松,他们欢喜地发现自家“大孩子”不仅成熟了,却依然青春有活力,保持着对传统年俗的热爱。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 实习生 黄明玉
“率性”对联贴门口:秀出蓬勃朝气与美好憧憬
谈到春节,“00后”小晴首先想起的就是红彤彤的春联。往年春节,她爷爷都会带她到商店里挑选春联。“卖春联的店里每一面墙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对联,一走进去年味就扑面而来。”
每年春节前贴好春联,也象征着许下了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祈盼。小晴告诉记者,各类春联承载着不同的寓意,因而春联的选取也需要严谨、认真。“我爷爷对春联很讲究。家门口得贴祈福类的对联,工厂、商店就要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这类对联。”
亮眼的春联不仅是年味的传承,如今也秀出了年轻人昂扬蓬勃的朝气。当年轻人开始主理过年,他们会自己提笔写下专属于新一代的时尚对联,比如将“有钱有文化,没胖没烦恼” “哈哈哈”“666”“发发发”贴在家门口,对联中英文单词、化学元素、图像表情符号等纷纷亮相,各种网络用语、“谐音梗”层出不穷,让人们不禁感慨“一看对联就知道里面住的是年轻人”。在这些对联中,“直白”的愿望取代了含蓄的期盼,年轻人的锐气与率性也跟着春联一同展开。
小晴坦言,最初看到这些“新型对联”时,自己简直“大开眼界”。“但我很快就接受了。这其实同样是一种对新年的憧憬与寄托,不过年轻人的语言更直白,形式更丰富。”在她看来,尽管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写春联不符合传统,但过年其实不必完全照着既定的“模板”来,最重要的还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开心心。“所谓‘年轻人整顿春节’,其实也是在变迁的价值观中摸索让大家开心过年的新方式。”
寻找“过年搭子”:在短暂陪伴中收获轻松自由
新春佳节走亲戚也是传统年俗之一。很多老一辈都是“积极分子”,他们每年都会带着家中的小辈,拎起备好的年货礼品,一大早就来到亲戚家中拜年,聊起家长里短。而近年来在一些年轻人在过年被亲戚“过度关怀”而遭遇尴尬后,他们纷纷希望春节的亲戚社交能够保持一定“边界感”。这种对清晰社交边界的渴求也促使“搭子文化”逐渐走红。近年来,“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称呼席卷了年轻人的社交圈。
秉持着“万物皆可搭”的理念,年轻人如今同样在寻找“过年搭子”——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记者便看到不少年轻人在寻找一起吃年夜饭或是春节旅游的“搭子”。
欣欣曾两次与网络上寻找的“搭子”结伴旅行。“她给我拍照,我来做具体的旅行计划。旅途中我们相处得很愉快,但在旅行结束后也没有太多交流。”在欣欣看来,“搭子”是一种精准、短暂的陪伴,能够满足年轻人在某一特定场景下的需求。而“过年搭子”也是如此,年轻人会在帖子中明确提出对“过年搭子”的一些要求,比如年龄、性别和性格,同时还会罗列出春节期间的计划安排,如邀请“搭子”一起逛花市,打麻将,遛狗遛猫等。
欣欣表示,年轻人会更加向往有社交上的“边界感”,寻求个人爱好与需求相匹配的人际关系。“过年搭子”实则是当代年轻人在人际交往中追求轻松、自由的一种体现。
从“逃避”到“主动融入”:在传统年俗中获得力量
作为出生在上一个龙年的“00后”,潘潘对即将到来的龙年春节早就有了诸多计划。“小时候对过年的传统仪式觉得无所谓甚至嫌麻烦,但离开故乡工作后,却特别怀念童年时的春节,放假了就想回家好好过年。”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已经在网上买了一个‘巨龙腾飞’装饰品,准备把家里好好装点一番。”潘潘说,“办年货是很重要的新年仪式感,我必须要在播放着《恭喜发财》的超市里跟爸妈一起慢慢逛,买上满满一车的年货,这才是对的感觉。”
此外,潘潘还找了一家影楼,打算叫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一起去拍全家福。“听说今年老家那边会有一个百人的舞龙活动,到时候我也要去参加。”她告诉记者,可能听上去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在热心参加这种传统年俗仪式的好多都是“00后”。去年春节,潘潘还和朋友们一起去放了孔明灯。“只要年轻人觉得好玩、热闹、喜庆,就会去参加。”
记者采访发现,在醒狮、花市等年俗活动中,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大家是希望从中找到‘根’的感觉,从这种集体的欢腾中获得力量。”潘潘说,这些年生活节奏变快,年味却似乎变淡了,而年轻人从曾经的“逃避”到“主动融入”,实际上也是希望从家庭中获得长久、稳定的亲密感。
穿汉服逛花市:古典美学为新春增添更多年味
临近春节,“95后”街舞老师Coco提前备好了红白配色的新年汉服。今年她也给爸妈准备了汉服,期待着全家一起穿汉服逛花市、拍照。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漂亮、整齐的盘发,头发上还有非常漂亮的各种珠子、花朵等。“能够在喜庆的日子里穿着汉服,尽情地穿着打扮,对我来说就是新年的味道。”
同样热爱汉服文化的年轻人嘉鸿、卡卡和阿夜都在广州从事餐饮行业,他们也已经备好了明朝风格的汉服,准备参加2月4日开幕的广州园林博览会。卡卡说:“不管是哪个朝代的汉服,都会有一条中缝,这就是儒家传统文化讲求的‘做人要中正’。我们喜欢穿汉服,尤其是在春节这么隆重、喜庆的日子里,我们更希望能穿着汉服上街,给春节增添更多的年味。”
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监事江琪敏介绍,“穿汉服逛花市”已渐渐成为广州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年轻人身着色彩斑斓的汉服在花市中穿梭,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表达自己对新一年的期盼。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汉服也成为连接老一代与年轻一代的独特文化桥梁。“汉服的古典魅力与春节隆重、喜悦的气氛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也彰显着对于中国古典美学追求和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探索和尊重。”
组织“家庭春晚”:为家族增添过年的仪式感
“今年过年,我会组织全家人搞一台‘家庭春晚’,还要拍成Vlog发到家族大群去,让在外不能回家过年的亲人们也欣赏到。”28岁的陈琳对记者说。陈琳在广州某外企上班,组织年会是她每年年底的重要工作,因此从创意到组织,搞一台“家庭春晚”对她来说可谓驾轻就熟。以往每年春节她都只想好好歇歇,但今年她觉得应该要为这个大家庭“做点什么”。
“我老家在山东威海,亲人们平时分散在好多地方,伯伯一家在北京,我在广州,姑姑一家都去了国外,能聚在一起不容易,一定要留下美好的纪念,今年要把每一分钟当成两分钟来过。”陈琳介绍,在她的“节目单”上,不仅有表哥的小提琴演奏、有伯父伯母的情歌对唱、小侄子的武术表演,还有全家一起参与的“兔子舞”。“有时候形式确实大于内容,我越来越觉得过年的仪式感很重要,能为这份仪式感作出自己的贡献,我觉得很开心。”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