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前外长:坚持公平秩序,共享发展成果

发布时间:2024-11-22 01:37:49 来源: sp20241122

导读

近年来,西方国家逐渐背离多边国际秩序,滥用政治经济霸权,造成全球治理失衡。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发言权,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国始终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边,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同各国展开广泛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应当尊重多元文明,坚持对话合作,为全人类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纳比尔·法赫米
(nabil fahmy)埃及前外交部长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访问研究员

作者:纳比尔·法赫米 (Nabil Fahmy)埃及前外交部长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高级访问研究员

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更为公正的国际秩序。所谓“公正”,一方面指的是后殖民时代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当平等,另一方面指的是发展成果应当由各国共享。这是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已成为西方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冷战时期是不结盟运动的一员,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之间的竞争中不“站队”任何一方。

在冷战期间,发展中国家对构建公正秩序和在大国之间保持中立的渴望,在多个层面上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关切。中国期望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与大国相当的角色,这一点可以通过其获得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得以佐证。此外,中国以理性的视角理解并依法积极推进国内的经济发展,以增进人民福祉。

这种双重共同愿望的一个显著结果是,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成为多边主义,尤其是联合国体系的坚定支持者。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却开始对国际关系中多边主义的作用产生了怀疑,觉得它对维护自身利益作用不大,甚至形成拖累。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

冷战结束后,在更为广泛的多边框架之外,众多具有共同利益和目标的合作组织蓬勃兴起。这些组织最初成立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协调合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扩展至政治协商领域。然而随着美俄关系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许多这样的组织也经历了重大波折。七国集团(G7)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最初由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组成,1997年至2014年期间俄罗斯也曾短暂加入,成为“G8”。

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加入或建立了这些国际组织,以增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随着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担忧日益加深(尤其是在当前的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一趋势正不断加强。例如,金砖国家近期扩员,新成员包括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和阿联酋。目前还有超过30个国家表示有兴趣加入金砖国家。

西方国家经常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出警示,强调这些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广泛合作关系中存在利益差异。同时,它们对这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关系密切背后的动机提出了质疑。然而,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均致力于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包容、更具代表性、更能有效解决当前挑战的方向发展,这是战略和根本上的契合。因此,它们承诺将共同努力以实现这一目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外,还有其他几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日益增强的亲和力。通常,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援助和财政支持被认为是主要驱动力。的确,经济援助和支持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那些面临迫切发展需求或追求实质性发展战略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倾向于接受在规模和条件上更有利的援助。

但同样重要的是,在中国提出的国际关系理念中,核心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目标将从根本上实现发展中国家对改革后世界秩序的期望,使其更加符合自身利益。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行动的重要体现,该倡议构建了一种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全球合作框架。它与区域性多边发展机制密切相关,目前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加入,并吸引了超过380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大多数资金来自中国。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发展倡议以多边项目为基础,旨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是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实现更绿色、更平衡的发展。

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了相互依存的国际伙伴关系、合作与对话,强调必须尊重国家主权,遵守《联合国宪章》,并通过对话解决冲突。

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承认和尊重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利用我们的差异性来互补,最终实现共同利益。因为归根结底,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未来,这个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以上四项中国倡议本质上是面向整个国际社会的。它们的许多框架原则对中国的现代化也具有重要意义,这有望增强全球更美好未来的前景。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将确定各自的发展重点和安全关切,选择各自的发展道路。如果我们坚持合作、对话、尊重多元文明、尊重大自然,将极大增进全球人类福祉。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Fair shake"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艾雯、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