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脱“黑”、生态向“绿”,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风光”无限

发布时间:2024-11-18 09:08:30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鄂尔多斯10月28日电(记者 左宇坤)全国“千亿县俱乐部”,全国第三大产煤县,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这些显赫的头衔让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西部乃至全国声名鹊起,“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曾是这片能源输出地的亮眼标签。

  近些年,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加快全面转型的鄂尔多斯涌动起更多的绿意。这座曾经以煤炭产业为抓手的城市,也拥有了一座具有首创意义的绿色零碳产业园。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开展的“碳”路中国——生态文化探访活动来到鄂尔多斯市,探寻伊金霍洛旗如何做好“碳文章”,打好“碳算盘”。

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零碳产业园开辟发展新路径

  10月,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零碳产业园,空气中已凉意明显。走进500多米长的生产线,车间里正忙碌生产的是一款用于新能源车储能等领域的零碳电池。

  2022年4月,远景动力在鄂尔多斯的零碳电池生产基地正式落成投产,投产一年已经生产超过500万颗高品质绿色储能专用电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迈入正轨,也使得其成为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所谓零碳电池,当然不是说做到绝对的“零”,核心是指生产电池使用的是零碳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来处,便是草原得天独厚的阳光与大风。以产业园内的光伏面板为例,单块容量额定满发情况下,两个小时可以发一度电,粗略估算一年就可减排700多吨二氧化碳。

  “零碳产业园包括新型电力系统、基于国际标准的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支柱。”据工作人员介绍,清洁供电的实现得益于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和基于绿氢的能源岛,园区80%能源由本地的风电、光伏直供,20%与电网交易,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具备产品可追踪溯源、符合国际标准、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保证园区内生产的零碳产品在全球畅通无阻。

  园区内,远景智能重卡换电站十分引人注目。在这里,大卡车可以实现自动进站、自主定位、自动更换电池包、自动计费结算。这是契合鄂尔多斯特点打造的项目,主要助力煤炭的短途运输,实现重卡的用电清洁。

  据介绍,换电重卡有助于提高碳减排,且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一个换电站4-5天可以建成,更换一个电池包需要3-5分钟,一块电池可以跑150-200公里,正好完成站点之间的往返。同时,利用换电站的储能属性,换电站可以通过智能物联网参与到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

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内的换电重卡。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内的换电重卡。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风光氢储车”产业链加速集结

  翻看零碳产业园引进的企业名录,零碳电池、氢能装备、制氢加氢……所有企业无一例外都是聚焦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项目,“北疆绿氢城”蓄势待发,“风光氢储车”产业链加速集结,新能源应用场景走在全国前列。

  7月,全国产量最高的磷酸铁锂项目生产车间在鄂尔多斯市零碳产业园正式投产,华景新材料首期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已经开始下线,并发往园区内的下游企业。这不仅填补了内蒙古在这一材料上的生产空白,也补齐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储能电池产业链,让一条完整的新能源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在鄂尔多斯形成。

  磷酸铁锂是目前各种动力汽车锂电池的主要原料,生产高质量的正极材料可以提升锂电池的性能和效率,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需求。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70亿元,建成后年产40万吨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型储能电池等领域,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0亿元。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已入驻9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包括隆基绿能、远景科技、上汽红岩等一批500强企业落地,全面实施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打通绿电、绿氢、储氢、加氢、氢能车辆应用的全产业链。

  基于对零碳产业园建设的实践探索,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开启了对零碳产业园的规范与地方标准的制定,中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内蒙古自治区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也于2023年4月28日正式实施。

  蒙苏经济开发区综合保障中心副主任邱洁透露:2023年蒙苏经济开发区计划实施重点项目55项,项目总投资1200余亿元。力争到2025年,实现百亿度绿电消纳、上亿吨碳减排积累、千亿元绿色工业产值,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零碳产业园示范样板。

天骄绿能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基地。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天骄绿能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基地。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传统产业的“阳光”转型

  回望历史,伊金霍洛旗资源富集,是全国著名的亿吨级产煤县,同时也是内蒙古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60亿吨,年产煤炭2亿吨。

  绿色能源的璀璨绽放,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零碳未来的新时代正蓬勃走来。当前,伊金霍洛旗正把清洁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能源产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成为全旗能源经济发展主旋律。

  来到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现场,深蓝色的光伏板如同一片海洋,蔚为壮观。作为采煤沉陷区,当地百姓在2020年之前,都不敢相信这片条件恶劣的土地会与新能源有联系。

  资源开采完,矿山的“伤疤”怎么办?对症下药的伊金霍洛旗为矿区重新穿上“绿衣裳”。采煤沉陷区地形复杂、沟壑多,年平均日照约3000小时,高低起伏的地形和充足的日照时间,成为了建设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占地总面积约4.2万亩,总投资约24.1亿元,全年设计发电能力约9亿度。项目于2021年9月并网发电,目前已累计发电4.7亿度,实现年产值2.4亿元。

  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是“煤炭+新能源”——黑色煤炭利用出新变“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光伏+生态”模式,使曾经荒芜的矿山,有了因地制宜建起的新产业。矿山治理方式的新实践,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同时,在光伏板的“庇护”下,阴凉处种植紫花苜蓿、蛋白桑等优质牧草,不仅绿了山头,也为后期发展养殖打下了基础。不断输出的“绿电”也吸引了农牧民由城返乡、回到老家,在光伏区当起了产业工人。

  脱“黑”向“绿”、由“绿”生“金”,零碳产业园的探索实践,采煤沉陷区的“阳光”转型,都是伊金霍洛旗对生态考题的绿色回答。(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