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8 06:35:12 来源: sp20241228
2022年除夕夜,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我作为“青绿”这一角色的演绎者,感触颇多。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是《只此青绿》的创作原点。矿物质颜料所呈现的“青绿”,是古人对山峦“近绿远青”的精妙概括。从这一角度出发,“青绿”成为整部舞蹈诗剧中唯一一个抽象的、写意的角色。
艺术讲求形神兼备。用舞蹈动作诠释画作气韵,对“形”的描摹必不可少。我们用“青绿腰”这一动作诠释“险峰”,即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腰部慢慢后仰至90度、维持4个8拍,去模拟群山的巍峨与不朽。用柔和的肢体塑造凌厉的质感,必须磨砺身体与意志。“青绿腰”对腰腹肌力量要求严苛,每天训练结束后,我们还会增加力量训练、提高控制力。最难的往往不是模拟“形”,而是刻画“神”。“青绿”非人物、无记载,最初我觉得与它非常遥远。走近角色、走入角色,在摸索中体会必不可少。表情是该眼睛还是眉心用力,笑容是该含蓄还是奔放,情感抒发应浓还是应淡……诸此种种都需要细心揣摩。由远及近、相识相融,我赋予角色活力,角色给予我力量。我在与角色的互动中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艺术表达的深度。一颦一笑、辗转腾挪,都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精准、深入阐释。为了饰演好“青绿”,我全心全意“扑”了上去。去故宫博物院体验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建立对古画的基本了解;阅读诗词,感受古典意境,沉淀文化底蕴;学习史料,观看毛笔、徽墨、蚕丝织造、国画颜料、篆刻等非遗展示,增进对美学的理解……不断走进这个角色,我深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令人心生敬仰、沉醉其中。传统文化之美所散发出的感染力,让静静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自信奔涌、沸腾。
内核是古典的、表达是现代的,这是《只此青绿》能够吸引观众、引发共鸣的重要原因。自2021年8月首演以来,从走过数十座城市、完成近400场演出,到如今正式踏上全球巡演的路途,我们的作品走上了更多舞台、收获了更多喜爱。不只是《只此青绿》,《红楼梦》《五星出东方》《唐宫夜宴》……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舞台上翩然起舞、大放异彩。融合古典与现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用当代审美激活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活起来”“潮起来”,还会加倍“火起来”。尊重历史、创新表达,站在人民的视角,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可以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作为中国古典舞的舞者,能用舞姿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我倍感荣幸。未来,我将继续舞蹈、继续传承、继续创造,努力诠释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
(作者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蹈演员、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领舞,本报记者曹雪盟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7日 05 版)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