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大巡游”在蓉城上演 世界非遗和谐共舞

发布时间:2024-12-05 17:14:58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成都10月12日电 题:“天府大巡游”在蓉城上演 世界非遗和谐共舞

  作者 单鹏 程兆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12日在成都启幕。作为本届非遗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天府大巡游”表演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上演。几十支非遗项目表演队伍依次登台,尽情展现五洲风情与非遗魅力。

  尽管近来成都天气迅速转凉,但难阻观众热情。在表演正式开始前,博览园世纪舞广场四周和非遗大道两旁围满观众。今年的“天府大巡游”由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保加利亚、津巴布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非遗项目表演队伍组成,表演者有1000余名。

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图为“天府大巡游”表演现场。 刘忠俊 摄

  一声清脆的唢呐后,非遗项目绥米唢呐率先登场,陕北汉子们头裹羊肚巾,腰系红腰带,将唢呐吹得大气磅礴。随着陕北秧歌、海城高跷、白纸坊太狮等非遗表演依次亮相,现场气氛持续热烈。河南武校少年的少林功夫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广东醒狮活灵活现、步伐矫捷,这门将传统狮舞与南拳武术完美结合的表演体现了自尊自立、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也是海外同胞寻根述祖的文化桥梁。

  国际元素也是这场非遗“狂欢”的亮点。斯里兰卡普加舞的表演者用旋转的舞姿,讲述该国动人的史诗与神话;从非洲大陆远道而来的舞者身着草裙服饰,伴着强有力的鼓乐节奏欢快舞动,展示着津巴布韦草裙舞的火热。乌兹别克斯坦民间舞蹈安集延波尔卡、保加利亚传统广场舞、巴西“国舞”桑巴等表演也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图为“天府大巡游”表演现场。 刘忠俊 摄

  凤山假面舞是诞生于古代朝鲜半岛的综合性戏剧艺术,“我们精心准备了系列面具,多维度展现韩国古往今来的世情百态。”“天府大巡游”韩国代表队负责人尹基宗说,为参加本次活动,他们特意带来30多种面具塑造的不同角色,配合幽默活泼的表演风格,让即使不懂韩文的观众也能融入其中。

  “天府大巡游”同样是一场听觉盛宴:苏格兰风笛清澈悠扬,川西藏族山歌空灵悠远,中国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复现了贾湖骨笛的千年乐音。鼓作为一种常见的打击乐器,在不同时空孕育出各具特色的鼓文化。例如,赤道几内亚的非洲鼓是西非曼丁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其表演热情洋溢、充满张力。中国凉州攻鼓子是汉唐军旅出征乐舞的遗存,其节奏鲜明、催人奋进,体现古代武士的英勇剽悍。北京京西太平鼓多在新春、元宵等传统节日演奏,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以表达民众对太平盛世的企盼与向往。

  此外,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壮族打扁担、黎族打柴舞、藏族琼结久河卓舞等文化瑰宝,也让在场观众赞叹不已。当天演出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族羊皮鼓舞表演者、年仅3岁的小耶格表演了“踮跳步”“蹉跳步”“商羊腿跳转步”等典型动作,这得益于其父辈的口传心授和他从小耳濡目染,羌族羊皮鼓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一带,犹有上古遗风,体现出羌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

10月12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图为“天府大巡游”表演现场。刘忠俊 摄

  演出尾声,铜梁龙舞、雨坛彩龙、沐川草龙、安仁板凳龙、万古鲤鱼灯舞等极具巴蜀韵味的非遗项目集中呈现。舞龙轻盈灵动、上下翻飞,舞鱼则模仿鲤鱼在水中的习性,寄托着人们对吉庆祥和的期盼。这一龙舞灯舞组合表演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的同时,也向世界送上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完)

【编辑:田博群】